五國科學家聯合 發現新致盲基因
來源:環球網 2012-07-31 編輯:黃水來
【深圳商報訊 7月30日,來自美國Casey眼科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中、美、加、澳和巴西五國多個單位的研究人員,聯合發現了一個新的萊伯氏先天性黑蒙(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致病基因NMNAT1,并首次將NMNAT1基因突變與人類疾病相關聯起來,為罕見“黑蒙癥”的基因診斷、治療及藥物開發提供了一條新途徑。最新研究成果已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表。 萊伯氏先天性黑蒙是一種嚴重的遺傳性視網膜病變,始發于嬰幼兒時期,到成年時會完全失明。近些年隨著基因組學的快速發展,基因治療為黑蒙癥患者提供了新的曙光,國外已有數次通過基因療法使患者恢復部分視力的成功報道。雖然國內外已經發現了17個與黑蒙癥相關的致病基因,但在20%~30%的臨床病例中,仍然無法在分子層面找出明確的病因,這表明還可能有一些致盲基因未被發現。 在初步的臨床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LCA患者癥狀的嚴重程度可能與NMNAT1基因的突變類型有關,其中同時攜帶無義突變和錯義突變的患者,在一出生便患有眼盲;而僅攜帶有錯義突變的患者,在出生幾年后視覺才有所損傷。 浙江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祁鳴教授表示:“先天性黑蒙是目前導致兒童先天性眼盲的主要疾病之一,NMNAT1致盲基因的發現為黑蒙癥基因診斷、治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候選基因靶點,同時為進一步研究NMNAT1基因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新方向。最近基因治療在眼科領域中所取得的進展,也凸顯出LCA潛在遺傳機理研究的重要性。”】(記者 賈少強 通訊員 張鈁 劉佳)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