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推行中小學教材循環進入第5年
來源:東南快報 2012-09-07 編輯:唐麗萍
舊書消毒靠古法“曬” 在閩侯荊溪中學,循環教材收發匯總表被整齊裝訂成冊。一位老師說,“教材使用循環的過程,實際上是環保教育的過程。” 他說,發放教材的過程,他都會反復強調環保的重要性,并告訴學生們,不寫名字,不做記錄,不隨便涂畫,不撕扯插圖。此外,學校的圖書館還專門辟出一塊空間,堆放循環教材。學期末,課任教師將教材收回,交給圖書館管理員清點、整理、存放,剔除破損嚴重的,歸置可循環使用的。 每年暑假,回收的教材都會被鋪在操場上,讓陽光暴曬個一兩天。“在農村學校,我們既沒有高溫滅菌設備,也沒有冷凍滅菌設備,只好采用古人的‘土法’——曬書。辦法雖然土,但管用。”該老師笑著說。 農村可以推行,城市不妨效仿 據介紹,荊溪中學的教材可循環使用率,近些年均超過2/3,略有節余。不過,荊溪中學校長溫少峰仍在思索,是否可以實行更加靈活的新教材更新比例,比如各校上報實際需要確定補充的數量,再進行學校間調節,進而節約更多的財政支出? “農村可以推行,城市也可以效仿。”一位城市家長說,家里的教材太多了,扔了浪費。 現今,我省最新的鎮區和鄉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總數為236.18萬。有關專家認為,4年之后,教科書循環使用制度的觸角,可以伸向城市了,抑或是建立城鄉之間的制度性大循環,以求實現資源在更大區域內的合理調配。 ——相關鏈接—— 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文件,自2008年春季學期起,對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費提供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教科書。同時,我省開始推行教科書的循環使用制度。根據文件,循環教材使用周期為3年,期內每年由省級財政出資更新1/3,以補足破損、遺失等。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