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料加工助力“富裕鷹潭”建設
來料加工不僅使留守婦女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地位,也較好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為“富裕鷹潭”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據統計,目前鷹潭市從事來料加工的婦女人均月收入1000余元,最高月收入達3000余元,有的來料加工企業主月收入達到萬元以上。黃軍、李珠珠夫婦是公認的技術能手,他們在家鄉貴溪塘灣鎮辦起了卡娃卡通配飾廠,由于外貿訂單多,小兩口每月的收入都很可觀。此外,他們還帶動了100多名農村留守婦女通過來料加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鷹潭各地蓬勃展開的婦女來料加工滲透著各級婦聯組織的心血——外出考察、聯系業務,幫助企業和留守婦女穿針引線進行供需業務對接,促進業務合作,各級婦聯組織的努力架起了市場和廣大婦女之間聯系的橋梁。
為幫助留守婦女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鷹潭市把“婦女之家”建到了這些留守婦女身邊,為她們搭建了一個學習培訓、互幫互助、訴求表達、化解矛盾、情感交流的活動平臺。在該市貴溪塘灣鎮留守婦女創業服務示范街,還成立了由婦聯、計生、司法、勞動保障等部門組成的管理辦公室和由婦女干部、老教師、老黨員組成的巾幗志愿者隊伍,組織開展招工信息宣傳、技術培訓、法律學習、健康普及等服務工作。
針對農村留守婦女普遍文化程度較低,整體素質不高,缺乏專業培訓,沒有一技之長的現狀。鷹潭各級婦聯會同有關部門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留守婦女的要求,有針對性地組織留守婦女開展就業技能、女職工勞動權益保護、安全生產、婦女保健知識等免費培訓。
在培訓方式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與有關部門聯合的綜合性培訓、與企業聯動的訂單式培訓,使留守婦女逐步走上靠技術實現增收的道路,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她們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營造了學技術、用技術,依靠技術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良好氛圍。
來料加工帶來社會和諧新風尚
“來料加工,讓政府贏得了口碑,群眾得到了實惠,進一步促進了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為建設富裕、秀美、宜居、和諧鷹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對婦聯組織推動開展的來料加工工作,鷹潭市副市長徐云如此中肯地評價有例可循:
在留守婦女創業服務示范街上班的汪芳上有老,下有小,原來和丈夫在外地務工,但始終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今年聽說家鄉辦了這樣的廠就趕緊回家。現在,拿著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汪芳高興地說:“多虧政府打造了這個 ‘留守婦女創業一條街’,讓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這樣,我既解決了家庭的經濟困難,又能隨時照顧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幫留守兒童找回母親、幫空巢老人找回女兒和媳婦。通過大力發展來料加工不僅解決了留守婦女就業問題,還帶來了許多新變化,如今的鷹潭鄉村,不再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很多家庭找回了久違的天倫之樂。
此外,鷹潭各地創辦的“巾幗創業城”“創業一條街”“婦女來料加工基地”等留守婦女幫扶基地,推動形成了離土不離鄉的創業就業格局,留守婦女生活得到了充實,收入有了明顯改觀,一些不良嗜好也自然改良,夫妻吵架少了,婆媳矛盾少了,打牌賭博少了,滋事鬧事少了,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記者在塘灣鎮留守婦女創業服務示范街采訪當天,正好是返鄉婦女聶美英的箱包廠開業的日子,不長的街道上,長久地回響著喜慶的鞭炮聲。“已經招了40多名工人了,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婦女。”聶美英簡短的話語里透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本報記者 劉旭)
- 2012-09-25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調查
- 2012-09-25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狀況調研和思考
- 2012-09-25調查稱超六成農村留守婦女經常感到孤獨、煩躁
- 2012-09-25農村留守婦女現狀急需解決 粵政協呼吁社會關注
- 2012-09-25農村留守婦女易被異性騷擾 長期分居致婚姻危機
- 2012-09-25愛讓農村留守婦女撐起整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