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很多人感到,最近幾年我國華北地區干旱少雨、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多雨的情況發生了改變,最新的氣候統計和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11月14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近幾年“南澇北旱”的降水分布型發生了變化,夏季多雨帶位置北移,持續近30年的“南澇北旱”格局初步顯現轉變趨勢。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近年來華北地區年降水量明顯增多,近10年中有8年比常年偏多;西北地區今年夏季降水也明顯增多,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來最多年。
北京 今年降水量為近18年來最多,遠超近30年均值,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轉變趨勢
天津 今年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9%,近10年中有7年降水比常年偏多
河北 今年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6%,近5年中有4年降水比常年偏多(截至11月5日數據)
華北地區近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部分地區干旱化趨勢有轉折可能
今年以來,截至11月5日,北京降水量738.9毫米,為近18年來最多,已經大大超過了常年(近30年)降水量的平均值(533.9毫米)。這是北京連續第二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北京市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表示,北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多雨期,80年代后進入持續少雨期,但2008年以后,有向多雨方向轉變的趨勢。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研究員指出,這樣的變化不僅出現在北京,在整個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出現了相似的變化。
宋連春說,從1951年以來年降水量的總體變化來看,華北地區降水量呈減少趨勢,速率為每10年減少14.5毫米。但近年來華北地區年降水量明顯增多,2003—2012年的10年中,僅有兩年降水量少于常年,其余8年均比常年偏多。
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華北區域平均降水量557毫米,比常年同期值偏多7.9%,已經超過了常年的全年降水量(525.3毫米)。
氣象統計顯示,今年夏季,西北地區(甘肅、寧夏、青海、陜西、新疆)的降水也出現明顯增加,平均降水量150.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25.7%,是1980年以來最多年,也是1951年以來第四多年。
作為國家防災減災領域“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我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重大氣象災害監測、檢測和預測關鍵技術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宋連春表示,我國華北西部、西北東部等地,顯示出向降水偏多轉變的趨勢,北方的干旱化趨勢的確存在部分地區率先發生轉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