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婦女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她們的生存發展狀況直接關系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赤土鄉共有農村留守婦女660人,占婦女總數的8.4%。赤土鄉婦聯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婦女工作,把其作為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深入調查研究,出臺意見措施,探索留守婦女互助模式,建立農村婦女鄰里互助組織,構筑互助網絡,實現農村留守婦女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關照。目前,全鄉已建立互助小組 33個,四百余名留守婦女加入互助小組。
一是婦代會引導模式。以婦女干部、婦女代表、巾幗志愿者為骨干,依托婦女之家、婦女維權服務站,聯系本村的留守婦女,建立互助小組。全鄉共建立畜禽養殖合作社互助組、苗木綠化互助組。下宮村立足實際,發展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為一體白鷺森林公元旅游項目,目前總投資200余萬元,成立了旅游互助合作社,下宮村共有留守婦女48名,成立了6個互助小組,每組委派一名婦代會成員或婦女代表當組長,簽訂互助協議。赤土村婦代會根據婦女自身特點,發動留守婦女成立了“赤土村巾幗女子花卉苗木隊”,由最初的3-5名留守婦女發展到全村70多名婦女參與,業務種類由單純的花卉苗木到農時幫工、家政服務、短期雇傭等多個領域,業務范圍擴展到附近6個行政村。花卉苗木隊運行的同時,隊員之間農忙時互助互幫,農閑時節或晚上開展體育健身、文藝演唱等娛樂活動,誰家有急事紅白喜事等大家熱心相助。
二是興趣愛好凝聚模式。以興趣愛好為橋梁,組建廣場舞隊、鑼鼓隊等,用豐富的活動把留守婦女吸引過來,融洽感情,促進家庭、鄰里、鄉村團結和諧。、赤土村婦代會根據本村留守婦女的興趣愛好,組建了健身隊、器樂隊等,口號是“赤土村大舞臺,老少都能來。”極大豐富了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開設了“溫馨話室”,平時由在心理、法律、家庭教育等方面比較擅長的留守婦女輪流值班接訪,經常邀請縣里的心理咨詢師、律師、家庭教育專家等給留守婦女做報告,有效解決了留守婦女精神空虛、心情郁悶的問題。赤土村還以花卉為基地為依托建立了留守婦女生產互助組,在種植技術上互相學習、互相指導,統一銷售。
三是留守婦女自發互助模式。以村(組)為單位,本著就近就便、自愿互助原則,8—10名留守婦女為一組,婦代會牽頭推選一名有文化、熱心腸、能干事的婦女骨干為組長,承擔主動聯系留守人員、開展留守婦女兒童日常生活關愛活動,互助小組以“道一聲問候,給一個幫助”為口號,成員之間經常噓寒問暖,相互排憂解難。萬安村婦代會結合年初開展的“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組織和動員鄰里關照互助小組成員及閑散老太太,參加平安聯防,形成“一家求助,十家幫忙”的關愛留守家庭聯防小組,目前全村已形成“十戶一體、戶戶聯防、一家報警、家家相助”的關愛留守家庭聯防工作格局。赤土鄉前坂村留守婦女陳秀平的丈夫常年在外,讀初中的兒子正處于青春逆反期,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陳秀平整天愁眉不展,加入互助組后,姐妹們在一起干活的時候,陳秀平就把教育孩子的難題說了出來,姐妹們一邊寬慰她,一邊把自家教育孩子的經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在互助組姐妹的幫助下,陳秀平的兒子現在變得懂事聽話,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赤土鄉婦聯還制定了留守婦女互助組幫扶制度,并將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婦聯工作百分考核體系,對留守婦女、互助組情況實行動態管理,有效促進了鄰里互助組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發展。
- 2013-08-23峰尾鎮:開展關愛留守婦女健康活動
- 2013-08-05壽寧竹管垅鄉:留守婦女家門口上班
- 2013-07-19江西宜春為留守婦女開辟就業新路
- 2013-07-15鳳埔鄉開展留守婦女婦科病免費普查普治活動
- 2013-06-13竹管垅鄉:留守婦女家門口上班
- 2013-05-30江蘇宿遷:女村官辦廠吸納留守婦女就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