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試驗新藥ZMapp抗擊埃博拉合乎“同情法則” 隨著感染者和死亡人數的上升,越來越多的聲音寄希望于試驗新藥ZMapp來驅趕埃博拉病魔,但與此同時,關于醫學倫理的討論亦是難繞的一道彎。 ZMapp是一種針對埃博拉病毒的實驗性藥物,來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實驗動物體內產生的抗體。這種藥物由三種單克隆抗體混合制成,單克隆抗體通過鎖定抗原來對付入侵的病毒。 早前,美國兩名在西非治療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感染病毒后試用ZMapp,病情好轉,利比里亞政府于后直接請求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其提供這一藥物。目前已有6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試用該藥物,其中兩名美國醫生15日對外稱恢復情況良好,75歲西班牙神父不治而亡,另有三名利比里亞染病醫生于上周四開始為期六天的服藥療程,暫時還不知道病情如何。 對于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目前還僅僅停留在動物試驗上。馬普制造公司的報告指出,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24小時內用藥全部痊愈,另外2只猴子在染病后48小時內用藥亦告痊愈,而一只猴子沒有用藥,5天后死亡。 這個試驗結果讓人振奮,但事實情況卻并非如所想樂觀。在兩名美國醫生病情好轉燃起希望之光后,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湯姆·弗里登指出,“我們對這種藥物的治療效果、毒性或安全性一無所知,別說兩名患者,甚至100名患者都不一定能完全確定其效果。” 病毒發現者之一彼得·皮奧特認為,鑒于這次西非疫情史無前例,應該認真考慮是否采用試驗性藥物或疫苗。但也有專家表示,使用任何尚未經過大規模人體臨床測試證實安全性的療法或疫苗,都是不符合倫理道德的,而且很可能引發災難性后果。 一方是未知其效,僅僅停留在動物試驗階段的神秘新藥,一方是沒有任何其他救命稻草可以緊握的病毒感染者,這兩者到底要不要結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研究所研究員李德興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在美國有一個同情法則,意思是在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病人命懸一線,試驗新藥是值得推崇使用的,即便沒有進行過大規模人體試驗,但用了它就有可能挽救生命,這比什么都好。” 8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明確了在此次埃博拉疫情中,向病患提供未經批準的試驗性藥物,合乎醫學倫理。但倫理問題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 藥就那么少,患者那么多,給誰用不給誰用? 馬普制藥公司日前稱,ZMapp全部庫存已送往西非,而生產一定劑量的ZMapp則需要數月時間。李德興說:“現有ZMapp肯定滿足不了2000多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用藥需求,況且試驗新藥的效果到底怎么樣還是個未知數,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有多少用多少。” 對于75歲的西班牙神父接受ZMapp后依然不治,有人懷疑試驗新藥的療效是否與年齡、身體素質、客觀環境等有關,李德興則表示,由于藥物沒有廣泛的臨床試驗,這些都還是不確定因素。就哪種類型病毒感染者應優先使用該藥物,李德興坦言,醫學界對此并沒有相關規定:“在特定的情況下,會有特殊的考量。在此次埃博拉疫情中,幾名醫生‘優先’試驗新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確定ZMapp確實對病人有效,另外,染病醫生被治愈后有了免疫力,一般不會再次感染,因此能重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工作中去。” |
- 2014-08-20德國“埃博拉疑似病例”已被排除 實為感染瘧疾
- 2014-08-20埃博拉致死人數近1300人 利比里亞宣布宵禁隔離
- 2014-08-20韓酒吧因擔憂埃博拉拒絕非洲人入內 遭網民批評
- 2014-08-20埃博拉疫情惡化逾千人死 世衛建工作小組防蔓延
- 2014-08-20龍巖市嚴防埃博拉疫情傳入 暫無與疫區國家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