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9月9日電 (記者付毅飛)荷蘭安全委員會9日公布了針對MH17客機墜毀原因的初步報告,并表示最終調查報告將在12個月內公布。中國航空報新媒體中心主編張寶鑫認為,目前這份報告推出有些匆忙,或與相關地區的政治局勢有聯系。而最終報告會不會變成一張“政治牌”,現在難以確定。 報告稱,馬航MH17墜毀的直接原因,或因外界高能量物體直接刺穿飛機,造成了結構性的損傷所致。沒有相關證據證明是因飛行員問題或技術故障造成了飛機墜毀。 在張寶鑫看來,這種表述等于明確告訴公眾:飛機就是被導彈擊毀的。他說,只有導彈戰斗部爆炸的時候才能產生高速破片,對機體蒙皮造成這樣的刺穿。其他情況如雷擊等,都不可能造成這樣的損毀。 此前有外媒稱:經調查證實,致使MH17航班墜毀的罪魁禍首是烏克蘭民間武裝組織。但本次報告中并未指明兇手。 張寶鑫表示,當前主要問題還是調查存在困難。事件發生區域屬于交戰區,調查人員進入的次數有限,且不久后就被迫離開,缺乏對現場的深入、詳細勘察。隨著時間推移,現場證據不斷遺失,很多地方只能靠推測判斷。“俗話說‘捉賊捉贓’,雖然很多跡象兇手嫌疑指向烏克蘭民間武裝組織,但目前畢竟還沒有直接證據能證實。”他說。 今天距MH17航班墜毀尚不足8周時間,張寶鑫認為,在這么短時間內拿出一份報告,比較匆忙。“對黑匣子數據的判研,對現場及各種證據的分析調查,都需要很長時間。對空難事件作出最終報告通常需要兩三年。” 同時他表示,該報告的發布時間與當地局勢頗為契合。他說,現在該地區正好停戰,處于一個相對緩和的時期。這時發布這樣一份沒有太多新信息的報告,或許跟當地政治局勢有一定聯系。最近歐盟正計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發布該報告會不會是歐盟對俄羅斯釋放的一種信號或是某種表態?這都有可能。 據報道,荷蘭安全委員會官方發言人早些時候表示,初步調查報告和最終調查報告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張寶鑫表示,調查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大國博弈帶來的政治影響。因此無論最終報告何時拿出來,都有可能與當地政治局勢走向有關。其結果能否反映真相,是不是客觀公正,會不會變成一張“政治牌”,現在難以確定。 |
- 2014-09-10亞非眼科專家齊聚西安 好視力科技助力眼健康事業
- 2014-09-09同安一中物理教師康良溪獲全國十佳科技輔導員
- 2014-09-09科技外交官“牽線搭橋” 跨國技術轉移專場在廈舉行
- 2014-09-08科技外交官“牽線搭橋” 跨國技術轉移專場在廈舉行
- 2014-09-08焦點科技副總裁:把中國制造中心變成設計中心
- 2014-09-08焦點科技副總裁徐波:跨境電商助我們主導產業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