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福建踐行群眾路線紀事
善謀全局 ——把握大勢登高望遠謀劃長遠發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發展是最大的民生。在福建,習近平把握大勢,登高望遠,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戰略和決策部署。 主政福州期間,習近平基于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和趨勢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建設“海上福州”發展戰略。他說:“福州的優勢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于江海。” 1994年5月26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在平潭縣召開建設“海上福州”研討會。會上,習近平系統地闡述了對發展海洋經濟的深刻認識: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培育經濟新生長點的重要途徑。 “當時,在發展經濟上各地還只提陸域國土,很少有人提海洋國土,要提也僅僅指海上養殖和捕撈。所以習書記提出要發展海洋經濟,大家都有疑慮:陸上都還沒有發展好,怎么顧得了海上呢?”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的時任平潭縣委書記劉嘉靜向記者回憶。 1994年6月12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由此,福州在我國沿海城市中最早發出“向海進軍”的宣言。 藉天時地利人和,“海上福州”風起帆張,收獲滿滿。2013年,福州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1840.28億元,遠洋捕撈、海產養殖等多項指標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如今,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各個經濟體及我國各個沿海省市比拼經濟、趕超跨越的共識。2012年4月,福州市出臺《關于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接力棒再傳承。 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2012年10月,《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準,福建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對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變革方面的創新之舉,習近平尤為關注。對武平縣的林改工作給予肯定和支持,并由此推動福建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