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陳威華 趙 焱 賈安平 12月3日,在秘魯利馬,一名女士從“中國角”外走過。新華社記者 徐子鑒攝 在聯合國利馬氣候大會進入關鍵的部長級會議之際,臺風“黑格比”正肆虐菲律賓。發展中國家應對極端天氣的軟肋再次顯露。 而與部分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口惠而實不至”的作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身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卻在積極地貢獻資金、傳授技術、分享經驗。不少國際機構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認為,中國正在成為推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重要力量。 盡力資助 中國急公好義 盡管發達國家承諾,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充足資金應對氣候變化,但20多年來,涉及資金和技術轉讓的有關談判進展不大。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綠色氣候基金方面,其啟動基金也只籌得93億美元,甚至沒能達到已縮水至100億美元的籌資目標。 氣候變化造成的惡劣影響,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小島嶼國家和不發達國家是非常緊迫而現實的問題。這些國家需要實實在在的幫助。對此,同樣面臨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等諸多挑戰的中國毅然向它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12月8日,“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研討會”在利馬舉行,據中國參加利馬氣候變化大會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自2011年以來,中國政府累計安排了2.7億元人民幣(約合4400萬美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幾年來,中國政府先后向小島嶼國家、欠發達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非洲國家提供了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中國還與烏干達、布隆迪等12個國家簽署應對氣候變化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 在今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張高麗副總理宣布,從明年開始在現有基礎上把每年的資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還將提供600萬美元,支持聯合國秘書長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埃及環境部長哈立德·法赫米在研討會上表示,南方國家大多脆弱,只有展開務實合作才能面對氣候變化做出適當決策。埃及贊賞中國政府向有需要的國家伸出援手。 |
- 2014-12-10莆田市科技局開通“反腐倡廉”專欄 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 2014-12-10福建外經貿學院:科技助力學校安全管理
- 2014-12-10怎么說怎么做 宸鴻科技掌門人自曝成功秘訣
- 2014-12-09先健科技公司終止與大股東合建深圳南山項目
- 2014-12-09匯源果汁引進領先科技 倡導健康生活
- 2014-12-09京臺科技論壇助推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