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 家風既是一種精神追求,也是一種實踐智慧;家風的傳承既通過家教傳承,也通過社會教育傳揚;家風的傳播既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也具有空間上的跨越性。因此,我們應該站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上從四個路徑推進家風建設,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 □ 禹燕 近年來,“家風”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也成為頻繁躍動于網絡的熱詞。“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更代表了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 那么,家風如何才能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這與家風的重要性及其傳承與傳播的特性密切關聯。 家風及其傳承與傳播特性 家風是家庭成員共同信奉、共同遵守的道德主張、價值操守、行為規范,以及呈現出來的這個家庭與別的家庭不一樣的風格和氣質。 家風有以下三大特性: 首先,家風既具有精神性也具有實踐性,也即人們常說的既無形亦有形。無形的家風,更多體現的是觀念和意識形態,比如孝老愛親、樂善好施、廉潔自守、謙讓寬容,是一種價值追求。有形的家風往往以文字的方式凝結在可見可讀的家規家訓之中,體現在可規可約的家庭禮儀和儀式之中。這些有形的家風又可以視之為“家教”的一種表現形態,因為看似無形的家風還必須依賴有形的家教方式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先賢非常重視家風,歷朝歷代都有影響深遠的家訓、家規,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這些不僅是某個家族的精神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經典。 其二,家風的傳承既具有閉合性也具有開放性。所謂閉合性是指家風首先是在一個家庭和家族內部傳承,形成家庭美德的相互影響與代際傳承。北宋大政治家司馬光以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為家風;抗日民族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以“做官不許發財”為家風。所謂開放性是指好的家風往往會通過各種社會關系形成的人際網絡傳揚開來,傳遞出去。也就是說,家風不僅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承,也在家庭與家庭之間形成互動,并通過家庭之間的互動與傳播形成巨大的能量場,影響社會風尚。晚清重臣曾國藩“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就不僅為曾氏家人以及后人代代傳承,也成為當時及后世廣大民眾效仿的典范,而《曾國藩家書》也成為傳播至今的家教經典。 其三,家風的傳播既具有時間性也具有空間性。家風的傳播是一個立體化的社會傳導體系,不拘于一時一地。家風的時間性傳播形成歷史、現實、未來的時間軸,因此家風的傳播不僅要尊重傳統美德,也要賦予時代精神,還要把握未來走向;家風的空間性傳播則面向中國、中華文化圈、世界的地域跨度,因此家風的傳播不僅要立足于推動中國的家庭建設,也要立足于打造中國形象、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 2015-05-15以億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
100戶全國“最美家庭”在京揭曉 - 2015-05-152015年“榕城十大最美家庭”評選結果揭曉
- 2015-05-152015年“榕城十大最美家庭”評選結果揭曉
- 2015-05-15爭當最美家庭“好家風好家訓”征集活動開啟
- 2015-05-15福建永安市貢川鎮關愛新生兒家庭贏好評
- 2015-05-15漳州8個家庭榮獲福建省“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