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被視為“中國情人節”
傳統習俗時尚浪漫在古城匯聚

眾多年青男女在領SHOW天地園度過浪漫的時光
七夕節在閩南地區又稱“七娘媽生”,凡有孩子的家庭,都會準備貢品祭拜“七娘媽”,祈佑孩子健康成長。隨著時代變遷,七夕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年輕男女視其為“中國情人節”,街頭尋求浪漫和狂歡,不少市民當作團圓日,家庭聚會樂融融。這一天,可謂傳統習俗和時尚浪漫匯聚。
□記者 廖培煌 林勁峰 實習生 蔡昭禪 文/圖
浪漫狂歡 年輕人“嗨”翻天
昨晚7點多,泉州市區刺桐路、泉秀街領SHOW天地創意園入口的行人和車輛已經多了起來,園區內更是人聲鼎沸,絕大多數都是過節的年輕人、情侶,也有一家人來逛的。園區幾個場地的大小露天演唱會,勁爆的音樂和舞蹈讓人們駐足,賣玫瑰的攤販隨處可見。“七夕節有很長的歷史了,這可比國外的情人節更應該甜蜜、浪漫。”陪著女友來逛街的何先生說。
七夕、情人這樣的氛圍,似乎不影響個別“單身狗”的愉悅心情。“整天加班,就想趁著這個浪漫節日,不如主動出擊,看看能不能碰到女神,實在不行也可以和朋友狂歡。”自稱“單身汪”的男生小龔,和幾個大學同學相約出來嗨。
晚上8點多,市區寶洲街到田安路、泉秀街一帶的道路負荷增大,通行緩慢。市區萬達廣場金街雖然沒有活動,但是依然人頭攢動。“感覺沒有2月14日情人節的人氣。”一個在分發促銷宣傳單的飲料店男子說。
遵循傳統 嘗美食祈福忙
在晉江內坑尤女士看來,這幾年七夕節作為“中國情人節”的名頭才慢慢響亮。而在她兒時,七夕節是“七娘媽生”,每年那一天,母親提前一兩天買來“七娘媽亭”,臨近中午,擺上供品,讓她和兄弟姐妹們拜拜祈福。
不久前剛生下寶寶,“七娘媽生”讓尤女士重溫了兒時記憶。“我婆婆都準備了很多供品拜‘七娘媽’。孩子剛出生不久,還得在門前擺供品,拜‘床母’。”尤女士說,在這個儀式中,她的兒子還要拜“七娘媽”做“契母(干媽)”。這在古代寓意孩童有神靈保佑,可以健康茁壯成長。
在惠安沿海不少鄉鎮,“七娘媽生”這一天,有16歲以下孩子的家庭會在節前自糊或者買一個“七娘媽亭”,為孩子過節祈求佑護,這一天也被俗稱為“小孩節”。中午,全家要搓“糖粿”吃,還要吃上一碗面線湯,祈求孩子健康長壽,日久天長。
據了解,泉州民俗將“七娘媽”視為婦幼保護神,將農歷七月初七作為“七娘媽”神誕,加以慶祝、祈福。此外,七夕也是乞巧節,在古代這一天,未婚的少女會單獨或者與姐妹一同拜“七娘媽”,乞求“七娘媽”傳授她們紡織、制鞋、縫補等女工。
寓意變遷 家庭聚會樂融融
隨著時代的變遷,過“七娘媽生”的傳統習俗及其寓意,在一些忙碌的市民眼中慢慢淡化了。
市區黃女士的兒子8歲了,對于怎么替孩子過“七娘媽生”一事,她顯得陌生。反正就是過節,上班之前,她就到菜市場買回來一些食材,中午過后開始,搓丸子、炸醋肉、炸芋頭。
到了下午6點多,小姑一家人、上班的老公、外出的公婆陸續回來了。“一大家子人圍坐吃了一頓飯,算是小型家庭聚會。”黃女士說,用“家庭日”的形式來過七夕節也挺不錯的。
家住橋南新加坡小區的陳先生,則放棄了和新婚妻子外出過二人世界的機會。下午剛下班他就和妻子買了不少貴重的蔬菜、魚肉,回家后兩人讓父母休息,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很羨慕父母一輩子相濡以沫走了這30多年,所以我們就打算給他們過一過情人節。”老人家嗔怪說老人過什么“情人節”,但看著孩子們的孝心,還是很高興。
市區圣湖小區的黃先生,也把住在附近的兄弟姐妹及其孩子邀請到家里聚餐,男人們小酌,婦女們拉拉家常,孩子們玩樂,“一家人其樂融融,增進感情,這才是節日的意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