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新聞> 專題> 2017年福建省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候選家庭展示
> 正文
何基才、蘇愛珍家庭事跡
巍巍玳瑁山下有一個百年老鎮,這里住有一戶人人稱羨的家庭。戶主何基才是官潯中心學校退休校長,扎根農村教育38年,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其愛人蘇愛珍是一位淳樸的農村婦女,勤勞簡樸,默默支持著丈夫從事這份清貧卻又偉大的事業,夫妻倆互敬互愛,相互扶持,共同撫育三個子女成人成才。
“家和萬事興”在這個家庭得到了最有力的驗證。何基才老師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其妻毫無怨言,不但包攬了所有的家務,還種植了幾十畝的果園,是家里的經濟支柱,九十年代初就在當地率先建起了小洋樓,可謂事業家庭雙豐收。但是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們養育了三個出色的子女。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教育上他們注重言傳身教,做好子女的榜樣。“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是何老師定下的家規家訓,他們教育子女在家要長幼有序,謙讓有禮;在外要遵紀守法,樂于助人;為人要誠實守信;處事要積極進取。在他們的教育培養下三個子女均考上了大學,并在各自崗位上成為骨干力量,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在當地,蘇愛珍還被稱為“中國好親家”。她十年如一日照顧著小兒媳的病母,成了一段佳話。當年小兒媳是帶著病母嫁入何家,小兒媳的母親身患多種疾病,需要有人專職照顧,為了解決晚輩們的后顧之憂,讓兒子兒媳能安心工作,蘇愛珍轉讓了果園,從農村來到小兒子在廈門的家里全心全意照顧親家母。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沒有血緣關系的親家母,然而蘇愛珍卻沒有怨言,她總是說,人生一輩子,總有老的時候。母慈子孝,蘇愛珍的行為教育著子孫們,讓他們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并處處踐行著這個傳統的中華美德。有人說,天下婆媳關系最難處,但是他們的兩個兒媳卻跟婆婆相處得如同母女,一個大家庭總是其樂融融,充滿歡聲笑語。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