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婦聯:黨建引領 婦建創新
“婦女之家”成為黨群服務新亮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強洪
武漢市婦聯堅持“黨建引領+婦建創新”,全面推進該市婦聯組織區域化建設改革創新,將去年已建成的130個示范“婦女之家”和今年在建的130個“婦女之家”依托在所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把“婦女之家”打造成黨群服務中心的一個亮點,把黨的要求作為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的最高要求,時時處處有 “黨味”,讓婦女群眾真正感受到了婦聯組織就在身邊。
百步亭社區:激活巾幗志愿者“紅色細胞” 打造“紅色陣地”
百步亭社區婦聯充分發揮黨員和群團組織的力量,在16萬居民中開展志愿服務,激活社區巾幗志愿者的“紅色細胞”,目前社區志愿者已達4萬余人,其中85%是巾幗志愿者,形成了190多支品牌志愿服務隊伍。
今年3月,百步亭社區婦聯在原有示范“婦女之家”的基礎上,成立了 “廣場婦女之家”,實行開門服務、24小時值班、首問負責和服務零投訴制度;同時,利用網格化組織,組建了200支志愿服務隊伍,涵蓋了幫扶、法律援助、心理疏導、便民服務、文化體育等,真正做到了社區網格全覆蓋。
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社區婦聯采取“網格化組織、親情化服務、人文化發展”的婦女工作模式,社區黨小組長、樓棟長以及衛生員、治安員、文體員、物業房管員等“兩長四員”,90%的成員都是婦女,做到哪里有婦聯組織,哪里就有“婦女之家”。
社區婦聯主席張青蘭11年來先后打造了百步亭6個社區的基層組織,不斷培育“紅色陣地”。
江欣苑社區:“五特”小區變文明社區
2005年7月,前身為漁業村的江欣苑正式啟動“城中村”綜合改造工作。僅幾年時間,這個由特殊環境、特殊地理區位、特殊居住人群、特殊管理團隊造就特殊管理模式的“五特”小區,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下的城鄉社區治理新路,實現了“村改居”的飛躍。
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兼婦聯主席胡明榮介紹,社區婦聯在社區4700平方米的新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婦女創業就業培訓基地內全力打造“一心二校三站四地五室”,培育“紅色陣地”,即“一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二校”:家長學校、婦女學校;“三站”:婦女計劃生育服務站、婦女兒童維權工作站、少兒書畫培訓站;“四地”:婦女兒童教育基地、婦女就業培訓基地、巾幗志愿者服務基地、婦女居家養老服務基地;“五室”:“婦女之家”工作室、圖書室、健身室、談心室、書畫室。目前,社區“婦女之家”各類陣地累計面積近4000平方米,均已投入使用。
通過社企共建發展國際時尚博覽會、文化+旅游、養老服務等產業項目,婦女群眾真正從產業發展中受益,從找“村長”轉向找“市場”,從找“關系”轉向找“婦聯”,有效擺脫了城中村改造后失地婦女失業失收的困境,社區婦聯真正成為居民群眾“發展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的第二個“家”。
發展社區:黨的旗幟在社區飄起來
記者在硚口區宗關街發展社區1800平方米的服務中心大樓看到,這里的科技館、圖書室、健身房等成了避暑休閑的文化場所,附近5個社區居民可以在這里的空調房里無償享用夏日里的清涼,而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專門設置的 “婦女之家”。
據社區黨委書記兼婦聯主席劉德榮介紹,積極探索社會、社區、社團“三社”聯動與社工、義工“兩工”互動的社會化婦女工作和婦女工作社會化模式,社區把“婦女之家”創建納入社區黨委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七有”文化工作格局:即有組織、有計劃、有陣地、有團隊、有活動、有經費、有制度。社區文體活動如火如荼。社區婦聯聯合黨委每年都將4萬元工作經費花在居民身上。
記者在“婦女之家”看到,健身體育室、悠閑小憩園、服務超市及姐妹談心室及教育培訓中心等一應俱全。
在發展社區黨員活動室,有這樣幾行鮮艷有力的大字:“讓黨的旗幟在社區飄起來,讓黨的威信在社區立起來,讓黨的形象在社區樹起來。”
常青花園社區:“黨員常青” 助推“巾幗向黨”
在常青花園2.7平方公里的樓群里,住著12萬居民,社區工作者隊伍女性比例高達90%,社區婦聯在打造示范“婦女之家”過程中,以“黨員常青”為引領建設“紅色陣地”, 將婦聯工作融入黨建聯席會,婦建工作成為黨建聯席會必商議題,婦建活動成為輪值單位主抓活動,進一步健全區域化婦聯組織,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和輪值主席制度,積極探索考評機制,形成以社管辦婦聯為核心,轄區社區、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婦聯組織,將“黨員常青”中的優秀女性代表采取交叉任職的方式吸納入常青花園區域化婦聯組織,為更廣泛地調動和凝聚女性力量,形成“巾幗向黨”局面提供了組織保障。
常青花園共36名婦干考取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原婦聯主席楊文紅被評為市“三八”紅旗標兵,三社區原黨委書記兼婦聯主席胡娟被評為“武漢市十佳社區黨組織書記”。近20名婦女干部先后被推選為市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占比高達68%,她們代表婦女發聲,參政議政,增加了婦女代表的話語權。
南湖中央花園社區:繁榮“紅色文化” 構建和諧社區
“鄰里一家親,溫馨伴文明。樓上樓下成朋友,左鄰右舍結知音……”南湖中央花園社區居民自創的歌曲,生動詮釋了這個和諧社區的內涵。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婦女之家”建有婦女兒童讀書角、家長學校、四點半學校、“媽媽咪呀”微信群、“夕陽紅透半邊天”微信群、巾幗宣傳陣地、女性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早教基地、姐妹悄悄話室、娘家暖心室、巧手活動室等“1家1角2校2群3地3室”,搭建起婦聯組織區域化建設改革創新服務平臺;社區婦聯以組建網格、轄區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體、樓宇等六方面33支近千人的“娘子軍”隊伍,成為推動社區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以活動為載體,帶動區域化女性組織建設、孵化巾幗群英隊伍、造就女神風韻風采,搭建巾幗志愿服務平臺,注重繁榮“紅色文化”——厚植家風家訓家規,推進黨員帶家庭黨風帶家風,并保障婦聯組織區域化建設,常年開展志愿服務。
在南湖中央花園社區,志愿者活動已經常態化,每月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志愿服務以本樓棟單元鄰里關照為基礎,將黨員先鋒服務團隊、群眾自治服務團隊組成“志愿服務單元哨”,將哨內志愿者的姓名、專長、聯系方式公示在單元墻上,形成鄰里守望的風景線。
不斷創新的社區治理方法和滲入社區居民內心的“紅色文化”,讓“南湖中央花園社區”聲名遠揚,成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