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柘榮剪紙的傳承與發展,打造柘榮獨特的剪紙藝術品牌,近日,柘榮剪紙博士工作站、劉延山大師剪紙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劉延山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級美術師、省級剪紙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柘榮剪紙博士工作站的建立旨在進一步開展柘榮剪紙藝術理論研究,整理、挖掘柘榮地域、民族(畬族)剪紙藝術的文化歷史、技法和藝術風格,牽頭建立柘榮剪紙藝術數據庫,打造特色文化符號。 柘榮剪紙歷史悠久,可以上溯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其風格鮮明,既保留了原始藝術拙樸、剛健、渾厚的特征,又具有細膩、古雅、秀美的藝術魅力。2000年柘榮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剪紙)”。2009年,柘榮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為推動柘榮剪紙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近年來,柘榮縣堅持走“活化”“產業化”“大眾化”創新發展之路,推動產業化發展,制定《柘榮剪紙非遺技藝通用規范》,加強剪紙特色村建設,設計開發出超過20種剪紙文創產品,全縣現有剪紙企業5家、個體手工作坊10多家,剪紙產品暢銷國內外。20多幅作品獲得包括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在內的國內不同類別獎項的金獎、銀獎,8幅剪紙作品入選全國百福剪紙作品精品展,2幅作品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3幅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同時,柘榮縣持續推進剪紙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進機關、進景區、進網絡等“六進”工作,夯實人才基礎。 柘榮縣還將剪紙文化與城市建設、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在大街小巷以及各級景區,剪紙樣式的房屋立面、窗花、燈籠、椅子、燈光秀等隨處可見。各類文旅活動也融入了豐富的剪紙元素,剪紙主題風格的旅游紀念品、裝飾畫、桌布、服飾等產品豐富了文化產品供給,提升了游客體驗,推動了地域文旅經濟的發展。 柘榮剪紙博士工作站、劉延山大師剪紙工作室所在的靴嶺尾村更是因剪紙興村。據了解,靴嶺尾村深入挖掘本村400多年的剪紙傳統文化底蘊,錨定“清新鄉野、文創田園”這一發展定位,探索“研學+旅游”的發展模式,活化利用剪紙文化底蘊,形成了以剪紙為龍頭的文化產業振興新路徑。 幾年時間,靴嶺尾村完成“蝶變”,從軟弱渙散村發展成為年均接待游客超15萬人的“網紅村”,先后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福建省新時代特色文藝示范基地”“福建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國家AAA級景區”等,并成功入選第二屆鄉村振興品牌節文化振興典型案例、福建省鄉村振興優秀案例、2023年長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優秀公共文化空間優秀案例等。(閩東日報記者 劉源 通訊員 鄭伊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