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風光 東南網6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然 通訊員 甘葉斌 王婷婷 陳偉濱 文/圖)屏南熙嶺鄉龍潭村的百年石橋上,來自上海的自駕游客正欣賞如星雨般絢麗的“火鳳凰”(當地的一項傳統民俗表演);在霞浦“東海1號”風景觀光道沿途,不少專業導攝正悉心為自駕愛好者傳授攝影技巧;福鼎太姥山巔的星空民宿前臺,遠道而來的住客饒有興致地端詳特色白茶伴手禮…… 在旅游消費持續升級和人們追求自由、個性化旅行方式的背景下,自駕游持續升溫,我省自駕游市場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今年5月發布的《全國縣域自駕游研究報告2025》顯示,我省武夷山市、德化縣、漳浦縣、仙游縣、霞浦縣、永泰縣、福鼎市、上杭縣、屏南縣等9地入選“2025全國縣域自駕游標桿縣”,其中有三地位于寧德。近年來,寧德以全域旅游公路串聯山魂海韻,通過“交通賦能+生態變現+IP深耕”模式,推動自駕游產業發展。 山路盡頭現桃源 青山綠野間,一座座傳統村莊如明珠初醒。通往古村的山道上,車輪滾過新鋪的瀝青路,將都市喧囂拋向身后。 對一個山區縣而言,發展自駕游經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道路。 據悉,龍潭村至六千尺礦泉水廠升級改造公路工程在2017年交工驗收,橫山岔經三峰至六千尺公路工程緊隨其后通車。山間“毛細血管”一朝打通,龍潭村到鄉里的路程便縮短到了12分鐘,到屏南縣城僅需40分鐘,到福州不過一個半小時。 路通人歸,人歸業興。 龍潭村村民老李告訴記者,往昔的龍潭村,青壯年紛紛外出謀生,古宅傾頹無人問津。如今,穿行在有著800年歷史的街巷,古宅飛檐下飄出咖啡香,文創工作室與釀酒工坊錯落其間。 這個夏天,龍潭村的30余家民宿早早掛出“客滿”牌,古戲臺前日日人聲鼎沸。 “從2小時的歸巢路變成40分鐘坦途,年輕人回家了。”龍潭村黨支部書記陳孝鎮手撫青石墻說,公路帶來的是生機與未來。 多年來,屏南已將交通網與產業帶交織成錦繡藍圖。當地的“古村慢行文創之旅”串聯起龍潭村、甘棠鄉漈下村與熙嶺鄉四坪村等村莊,游人白日看古屋流云,夜晚賞火樹銀花;“特色民俗之旅”更將白水洋沖浪與畬族風情熔于一爐,令游客在山水間觸摸文化脈動。 日出中的屏南熙嶺鄉四坪古村 路網織就的可不單是空間脈絡,更是文化經脈。縣域文創品牌“屏南有禮”攜20余款農創好物進城入市。“屏屏”“南南”吉祥物在福州三坊七巷推介會上收獲如潮好評。 記者跟隨浙江游客李銘一家行駛在公路上,車輪碾過青苔舊石,眼前的山道盡頭,古村不再是地圖上緘默的注腳,而是李銘心中流動的桃源。“就喜歡這山風的味道”,聽著愛人和孩子在后排嬉戲,他感到無比愜意與滿足。 路通百業興。今年“五一”假期,屏南縣累計接待游客47.76萬人次,同比增長18.51%;實現旅游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12.82%。 快門起落潮聲里 潮水退去時,灘涂如巨幅膠片緩緩顯影。漁民劃著舢板駛入沙江鎮S灣,竹竿陣列在晨光中拉出纖長剪影——這個瞬間被百余支三腳架同時定格,快門聲如浪濤漫過海岸。 攝影愛好者葉茗和志同道合的“攝友”,踏上海濱縣霞浦的土地,用鏡頭與車輪丈量這條北緯27°的光影長廊。 沿著“東海1號”黃金海岸線前行,風景道如藍綢飄向天際。依托秀麗的山水風光,當地的“鏡頭經濟”正蓬勃發展。 歷經16年耕耘,攝影已成霞浦的造血產業,攝影點從零星數處擴展至沙江鎮S灣、三沙鎮花竹村等71處黃金機位。 像葉茗這樣來霞浦打卡的攝影愛好者每年都有近百萬人次,直接孵化出攝影導游、“漁模”、“攝模”、民宿管家等新職業。灘涂邊的漁排餐廳里,老板邊端上大黃魚邊笑言:“游客按1次快門,咱餐館便能有60元進賬。” 長春鎮大京村村民杜纖逸望著眼前這片致富海,笑顏如花:“我就是大京人,回大京景區工作不僅能就近照顧父母,每年存下的錢還不比在大城市少。” 穿梭于溪流、山川、林海之間,完善的攝影旅游交通標志牌指引著通往楊家溪榕楓公園的最短路徑。“那里有全球緯度最北、中國最大的小葉榕古榕群。當地村民自發扦插守護榕林,催生‘鵝模’姑娘趕鵝、老農牽牛沐晨光的攝影游新景。曾經守護村莊的‘風水林’,已然化身村里的‘聚寶盆’。”葉茗說。 “過去拍風景,現在拍幸福!”快門聲響處,海與陸在鏡頭交融,而鄉村振興的敘事,正在取景框里長出新的年輪。 IP招徠八方客 太姥山巔的星空民宿剛送走觀云海的客人,崳山島的環海公路已馳過追風的車輛。2024年,1138萬人次涌入福鼎,旅游消費達136億元,其中不少來自自駕游客。 這座海濱小城,何以吸引諸多自駕愛好者?答案藏在用全域旅游帶動城市IP崛起的實踐中。 “來福鼎,怎能不喝白茶?”品白茶,是游客陳萍來福鼎的第一件事。 福鼎山海的精氣神,凝在一盞白茶里。泰美茶鎮的茶空間飄出白毫銀針的茶香,白琳古茶街的炭焙聲應和著九鯉溪的水響。不久前,第三屆白茶交易大會暨福鼎白茶產業宣傳推廣周以“福鼎白茶 中國甜”席卷全網,百場茶事引爆全民打卡。 除了白茶,福鼎肉片、蜜汁雞翅、掛霜芋、面茶糕等特色美食,同樣牽動著陳萍的味蕾。“蟶子這個季節最肥美,我打算一會兒來個老蟶燉盅,或者鹽焗蟶子,想想就讓人垂涎三尺。” 福鼎石湖海鮮一條街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圍繞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引流能力,福鼎創新打造體育、白茶、美食、文化等四大城市IP,構建起“體育引流、白茶鑄魂、美食聚勢、文化賦能”的立體傳播矩陣,讓山海資源轉化為強勁的市場吸引力。 據統計,3年來,福鼎市已舉辦近60項賽事——太姥山洞道穿越挑戰賽、“茶BA”籃球賽等特色IP引發全網關注;桐山溪西小吃街、石湖海鮮一條街等特色街區與啤酒美食節、大黃魚文化節聯動,日均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島嶼少年》《茶道》等影視綜藝落地拍攝,崳山島音樂會、閩臺合唱展演等活動線上觀看量破2億。 為了讓城市IP越唱越響,近年來,當地先后出臺《福鼎市文化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規劃》《福鼎市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每年安排至少1000萬元用于旅游產業發展,夯實產業基礎;發布《游客招徠獎勵辦法》《港澳地區入鼎過夜團隊獎勵政策》等,每年發放游客招徠獎勵500萬元。 當沙埕鎮小白鷺村的海鮮大排檔升起炊煙,桐山溪西小吃街的黃金魚棗在油鍋里滋滋作響,這座小城早已把山海滋味燴進人間煙火,引得八方自駕旅人相會于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