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1日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強調,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堅決懲治腐敗。
治標,就是查處和打擊。近年來,查處的范圍、渠道、手段,以及對舉報渠道的拓寬改造,對舉報人的保護上,都在加強。省部級貪官被搶決的也有幾個了,重刑上了大夫,打擊的決心和力度,不可謂不大。
治本,則是更重要的。胡錦濤說:“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家吳敬璉日前撰文也說:“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驗表明,推進市場化改革恰恰是扼制腐敗的基本途徑。”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的中心議題,也是解決腐敗問題的關鍵。從計劃經濟、以計劃為主,到以市場為主、完全市場,我國的經濟改革走過了20多年。不能操之過急,防止前蘇聯的情況,不能走的太慢,使經濟這輛車不好駕馭,更不能停下來,等著車子摔倒。我們只能以較快的,穩健的速度前進。我國這幾年GDP的穩定增長,和宏觀調控的成功,表示我們駕馭經濟這輛車已比較嫻熟。這就解決了關鍵問題,人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國家的安全,就沒有大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是改革的中心點,是扼制腐敗的基本途徑,但不是改革和懲防腐敗的全部,它是一個配套的系統工程。查處和打擊側重“標”,教育和制度是側重“本”,監督是標本兼顧的橋梁。其中,監督制度是“根本”。一方面,把更多的行政許可交給市場,用市場配置來保證機會均等和社會公正,同時減輕監督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把必要的行政許(涉及國家機密的除外)置于陽光下,實行信息公開,來方便監督。完善的監督制度和堅定、易操作的執行,就構成了強大的威懾力,使想腐敗的人不敢腐敗,使想貪的人沒有地方,沒有機會去貪,這是積極的預防。
監督制度是抑止人性中“惡”的部分,查處和打擊是懲罰“惡”,教育和制度則是呼喚人性中“善”的部分。與充分、完善的市場化相適應的標本兼治的反腐敗系統,加上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加上中央最高層的決心力和執行力,加上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腐敗分子壽終正寢的時候來了,思想腐蝕的準腐敗者懸崖勒馬的時刻到了。(網友:劉君)
(責編:程丹芬)
- 2008-10-13人民論壇雜志:貪官的思維方式為何“異于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