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月18日下午,交通部與福建省就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交通發展步伐,在北京舉行會談。交通部部長張春賢表示,交通部要率先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交通發展要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奠定最堅實的基礎,為提升福建省的經濟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重要支撐。
交通部部長張春賢,副部長翁孟勇、馮正霖、徐祖遠,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副省長李川等參加會談。
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福建交通事業取得長足發展。至2004年底,全省公路通車里程562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3公里,一級公路331公里,二級公路6148公里;公路密度46.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第11位。2004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58億噸,其中集裝箱425萬標箱,廈門港和福州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居全國的第七位和第十位。
會談中,張春賢對福建省近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交通建設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福建省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不僅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戰略舉措,而且對推進兩岸交流,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推動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上升到新的水平。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交通要先行,交通部要率先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交通發展要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奠定最堅實的基礎,要為提升福建的經濟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最重要的支撐。他表示,交通部將繼續加大力度,支持福建加快高速公路網建設,重點是沿海加密,向內陸腹地和周邊延伸,加強疏港配套;支持福建加快港口發展,進一步發揮港口的樞紐作用;支持福建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繼續支持入閩公路的建設。
盧展工感謝交通部長期以來對福建交通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他說,福建發展有今天,交通部的支持功不可沒。長期以來制約福建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通”的問題,更好發揮開放優勢在于“通”,產業的集聚在于“通”,人民生活全面實現小康在于“通”,兩岸關系加強和改善的基礎條件也在于“通”。西岸“通”,才能帶動腹地;西岸“通”,才能連接兩洲;西岸“通”,才能更好地促進兩岸交流。福建的發展一“通”百通。現在,福建新一輪發展的基本構想、基本思路、基本態勢、基本格局正在開始形成,全省上下呈現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趨勢。這一切都跟交通條件的改善密不可分。交通部提出率先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具體內容和具體舉措,意義重大,影響廣泛。我們一定會一心一意為全局發展做貢獻,為祖國統一大業做貢獻,用建設的實際成效感謝交通部的支持。
黃小晶通報了福建省交通發展的情況和今后一個時期交通發展的思路,提出請求交通部支持做大做強海峽西岸港口群以及加快高速公路、省級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的有關事項,并表示要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抓好具體項目的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