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06月18上午,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榕城接受各媒體記者采訪,就我省提出的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戰略構想進行了精辟的闡述。“這是一個前瞻性的構想”
記者:您認為福建省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戰略構想的意義何在?
龍永圖(以下簡稱“龍”):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戰略構想,符合中央關于積極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思想。這個構想的中心目標就是發展福建的經濟,在一個更大的范圍內進行福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利用、配置,這是一個前瞻性的構想,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構想。
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利于整合海峽兩岸的經濟資源,為將來在全面實現“三通”以后,建設臺灣海峽經濟區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實現祖國的統一是歷史的潮流,誰也無法阻擋,福建省首先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不僅具有經濟意義,而且具有更重要的政治意義。福建要“兩面開弓、左右逢源”
記者:福建地處“長三角”和“珠三角”中間,有人擔心這兩個經濟區有可能將福建的資金、人才、技術吸引去。對此,您有何看法?
龍: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的出現,常常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發展階段到來的先導。雖然“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越來越快,但它們的發展必須放在全國乃至全球大舞臺上進行,它們需要有一個緊密的聯系帶,使“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生產鏈、供應鏈聯系起來,否則,它們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會出現體制上的障礙。
福建省在這個時候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實際上是對“長三角”、“珠三角”的對接,使它成為上連“長三角”、下連“珠三角”的戰略要地,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兩面開弓、左右逢源”,讓福建的經濟發展成為東南沿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成為全國經濟一體化進程當中的一個成員。福建有福建的優勢,如果抱著一個共贏的觀點,福建的資金、人才、技術就不會被“長三角”、“珠三角”吸引走。 “福州應占據一個重要的環節”
記者: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福州作為省會城市有怎樣的發展機會?在外樹形象方面您有何建議?
龍:福州作為福建的省會城市,是福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地方,它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擔負著重要的關鍵作用。福州港口資源豐富,是一個有很多良港的城市,它應在連通“長三角”、“珠三角”及中國東南沿海形成的產業鏈、工業鏈當中,占據一個重要的環節作用。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要有全球的視野、市場的意識,這樣才能逐步做大做強。除福州外,廈門、泉州等地也要發揮各自相對優勢,使“海峽西岸經濟區”變成互補互利的按市場規律辦事的地區。
福建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最核心的思想是堅持對外開放的思想。福建包括福州在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時,要進一步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建立“入世”的基本理念,推動福州的對外經濟發展。如果這個“海峽青年論壇”將來很成功,取得全國各地青年支持,形成一個品牌,將對樹立福州、福建在全國的形象產生重大影響。(本報記者賈婕) 龍永圖簡介:
1943年出生于湖南,1965年畢業于貴州大學外語系,1973年赴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學習。
1997年被任命為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這位中國“入世”的功臣,以他的自信、果敢、從容與睿智,贏得了世界的尊敬。
2002年擔任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2003年任博鰲亞洲論壇的秘書長。該論壇成為全球研究亞洲問題最權威的智囊機構和高層次的對話平臺。當選為央視“2003年度十大經濟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