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福建干部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共同實踐的成果,是一個立足全國發展大局提出的戰略構想,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福建的實際,是近年來福建發展戰略思路的繼續,凸顯了我省的區位特點和對臺優勢,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我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只是從中起了推動和幫助的作用。
主持人:福建的發展與港澳臺僑關系密切相關,您現在是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將如何發揮自己的特殊作用,推進“兩個先行區”建設?
陳明義:福建是全國著名僑鄉。改革開放初期,福建緊緊抓住中央賦予“特殊政策,靈活措施”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山、海、僑、臺、特”的優勢,“以僑引僑”、“以僑引臺”、“以僑引外”,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福建對外開放的諸多“第一”都是從“僑”開始的: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印華地磚廠;第一個由僑胞創建的國家級開發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第一家外商獨資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在帶來福建急需資金的同時,還帶來先進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在福建形成多種經濟成份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促進了全省經濟體制的改革。
改革開放30年來,福建省共吸引僑資473.3億美元,興辦僑資企業27861家,占引進外資的67%。閩籍海外鄉親有熱愛桑梓、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為福建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不能忘記“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如今,國家的力量壯大了,我們在堅持“僑力為國”的同時,還應該更多地做一些“國力為僑”的事。特別是當前發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一些海外鄉親的企業面臨不少的困難,我們更應該多了解僑情、維護僑益,多為海外鄉親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幫助他們進一步把在閩投資的企業做大做強。相信,力量壯大了的海外鄉親,也同樣會更加關心家鄉,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創造更多的精彩。
陳明義同志簡歷
1940年8月生,福建福州人。研究生學歷。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1966年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流體力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同年11月參加工作。
歷任上海交通大學教師,廈門水產學院副教授、漁機系主任、廈門水產學院副院長,福建省科委副主任、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1983—1984年曾到挪威理工大學、海洋技術中心作訪問學者。
1985年起任福建省副省長。1993年1月至1993年9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副省長。1993年9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94年4月至1996年10月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1996年10月至2000年1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任福建省政協主席。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