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壽寧縣南陽鎮時看到,位于雙湖二級公路旁的金秋酒家十分熱鬧,許多浙江籍的企業老板在這里宴請聚餐,經營酒家的張影秋臉上笑開了花。她告訴記者,工業在南陽鎮興起,酒家得到了實惠,如今的營業額是往年的4倍多。
壽寧縣南陽鎮作為“閩東北一翼”對接浙南的前沿陣地,積極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是環三都澳區域山區連接“長三角”和浙東南經濟發達地區的橋頭堡。
幾年來,在南陽鎮落戶投產的企業已有18家,去年實現工業產值1.5億元,創稅收802萬元。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山鎮如今變成壽寧的工業重鎮。
連接104國道福安至溫州泰順的雙湖二級路通車之后,南陽與浙南拉近了距離,閩浙邊界壽寧工業園區落戶南陽,為南陽帶來了難逢的發展機遇。當地黨政領導利用這一平臺,抓住浙南產業向外轉移的機會,把眼光瞄準浙南溫州、臺州一帶。
南陽鎮黨委書記卓仕平說:“我們利用各種渠道,通過行業協會與有關企業,一家一家拜訪,推介我們的優勢,前來考察的企業人士有40多批,一些客商就此留下來了。”
在工業園區里,建設場面熱火朝天。記者看到,從浙南溫州引進、投資7600萬元、占地50畝的福建天乘不銹鋼制造公司廠房正處在建設、安裝階段。負責工程的陳老板介紹說,公司于春節期間投產,預計年產值達4億元。
山區縣招商難度很大,南陽鎮如何成了浙商投資的新“溫床”?
4年前,南陽是壽寧的一個窮鎮,沒有足夠的資金一次性征地和搞“三通一平”工作。鎮里采取“征一片、推一片、建一片”的做法,用第一批土地被企業征用后置換出來的土地款征第二批土地,滾動利用資金。
南陽是全縣招商的窗口之一,憑的是服務引商,感情留商,以商招商。“圍墻內是老板自己的事,圍墻外的都是我們的事。”一位鎮干部這樣說。鎮黨委、政府在工業園區成立企業服務中心,代理投資企業建設中土地征用、電力供應、證照辦理等工作,做企業“保姆”。天乘不銹鋼公司老板張福珍在投資前通過已辦廠的老板了解投資環境,不僅他自己來了,還引得溫州客商投資的其他5個項目前來落戶。據了解,今年南陽鎮稅收預計可達900萬元。天乘不銹鋼公司及新落戶的企業投產后,預計明年稅收可以翻一番。
南陽工業發展帶動人流、物流、車流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勞動就業機會,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每天,從縣城趕到南陽上班就有1600多人,公交車也熱鬧起來。此外,酒家興旺起來,公寓賓客爆滿。當地有3000多農民就地轉移成了產業工人,帶動農民的增收。
2008年2月13日報道(本網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吳通華)
- 2009-04-07南平將建浙商工業園 赴浙招商工作基本就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