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聯眾集團收購撫州紡織廠,一度成為江西省國企改革的典范。 謝振華 攝
閩字牌照的汽車、福建企業的廣告牌、沙縣小吃、鷺島面包、鐵觀音……初春時節,走在撫州街頭,處處可感受海西的印記;在市區、在黎川、在南豐,在工業園區,都吹拂著濃烈的“對接、融入”的“海西風”。
撫州,素有“才子之鄉”美譽。唐宋八大家,撫州據其二:王安石、曾鞏。“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詞壇父子晏殊、晏幾道等歷史人物曾讓撫州星光熠熠。但由于交通、區位等劣勢,撫州在改革開放潮流之中,起步較遲。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崛起,與福建山水相連的撫州,再次聚焦世人目光。
“向莆情緣”:融入海西時不我待
說起對閩合作,撫州人最津津樂道的是向莆鐵路。
京九鐵路、贛龍鐵路與撫州無緣,殘酷的現實一次次揪痛撫州人民的心。撫州,是江西唯一無鐵路干線通過的設區市。
“對鐵路,撫州人一直在痛,一直在夢。”泡上功夫茶,撫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陳鋒如是說。
海西東風拂過,撫州人看到了機會:能不能聯合福建省三明、莆田兩市興建向莆鐵路?
2004年7月,陳鋒開始到三明、莆田進行試探性的“串聯”。這一多贏的創想,很快讓大家達成共識。經過兩省三市的不懈努力,終于得到國家發改委和鐵道部的支持,并于2006年8月通過國家發改委立項審批。2007年11月,向莆鐵路在兩省全線開工。
在這過程中,陳鋒與福建結下了深厚的“向莆情緣”。他桌上一大疊名片,大部分居然都是福建相關部門的;最難得的是,他已能熟練地給我們泡上地道的功夫茶。
“可以說,向莆鐵路的獲準立項開工,是在海西大格局下,由我們帶動,福建鼎力推動的結果。”陳鋒說,“這讓我們看到了兩地協作的宏偉前景。”
“贛閩兩省相鄰,撫州與福建省南平、三明兩市的光澤、邵武、建寧、泰寧四縣毗鄰,邊界和睦,交流活躍,合作緊密。”撫州市委書記鐘利貴說,贛閩兩地的地緣、人緣、情緣、文緣相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撫州融入海西大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
據了解,“把撫州市建設成為承接海西輻射的橋頭堡,加速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已寫進撫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
黎川之變:“海西效益”日漸顯現
在黎川縣工業園區2000畝的“鞋業專業園”,到處是一派火熱的生產場面。近年來,黎川積極融入海西,瞄準閩臺,把鞋業定為招商的重中之重。2006年來,已先后有18家投資規模5000萬元以上的鞋業及其配套企業落戶;去年,該縣鞋業產值達4億多元,一舉成為黎川新興的一大支柱產業。
地處閩贛邊界的黎川縣,一度是撫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盲點。但近年來,黎川已連續兩年獲得江西省委、省政府“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成為撫州縣域經濟的一大亮點。
從盲點躍升到亮點,黎川縣委書記林彬楊將此歸功于海西戰略。
“黎川是江西最靠近福建的一個縣,也是由閩入贛第一縣,有四條省道和一條高速公路與福建相通,往來密切。”林彬楊說,海西戰略的提出,讓黎川由江西的邊遠山區縣,一躍成為閩贛協作的“急先鋒”。
福建聯眾集團幾年前成功收購撫州最大國企——擁有7000多員工的撫州棉紡織廠。撫紡生產紡織品,聯眾主業印染,分居產業上下游。此后,僅3個月,已停產一年的撫紡全面恢復生產,并一舉成為江西省國企改革的典范。“這是閩贛紡織產業取長補短,合作共贏的結果。”聯眾集團董事長連鋒如是說。
撫州惠泉用短短7個多月時間,在金巢開發區內建成一座占地278畝、年產量達10萬噸的啤酒廠。在撫州,“惠泉速度”令人稱奇。公司總經理陳濟庭認為,“惠泉速度”是內陸地區主動承接海西產業梯度轉移的成果。
2007年,撫州全市引進外資134個億,其中有四成來自福建;有6萬多福建客商在撫州興業,在撫州的閩企超過1500家,如惠泉啤酒、添光化工、贛東苧麻紡織、融旺房地產等企業都是“數一數二的”;有10多位閩商成為撫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深度對接:打造海西三大基地
撫州日報曾在頭版頭題撰文,以《“海西”啟示錄——撫州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思考》為題,探討如何與福建對接,融入海西。
撫州市委書記鐘利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撫州今后要打造海西三大基地。
融入海西,就要把撫州建成承接福建產業轉移的基地。“撫州的勞動力、土地、淡水、電力等資源豐富;福銀高速的通車和向莆鐵路的開工,更打破了撫州的交通瓶頸。撫州,已經成為閩商、臺商產業轉移的理想之地。”鐘利貴說,“當前撫州要不斷改善投資的軟、硬環境,營造最佳最適宜外商在撫發展的氛圍。”
融入海西,就要把撫州建成海西農產品供應基地。鐘利貴介紹,撫州市農業特色鮮明,各縣都已經建成一批具有區域優勢,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農產品基地,南豐蜜橘、金溪蜜梨、廣昌白蓮、東鄉瘦肉豬、崇仁麻雞、臨川西瓜、資溪面包等蜚聲中外,特色農產品完全有條件通過閩贛快速通道打入閩臺市場。
融入海西,就要把撫州建成閩臺的生態旅游示范區。鐘利貴說,撫州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風光旖旎,民俗眾多,俊彩星馳,名人輩出,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洞天福地麻姑山”、“千古一村”流坑村、巨資開發大覺山、南豐儺舞“活化石”、“臨川四夢”驚天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更是把閩贛兩省的旅游景點連成一片了。迫在眉睫的就是要不斷提升旅游服務水準,搞旺旅游人氣。
2008年4月23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