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體力行促成數十億溫州資本投資閩東;他,聯合皮革企業主動承擔政府污水處理公共職能,首創工業園區節能減排新模式。他就是寧德市溫州商會會長吳貴銀——
圖為吳貴銀(中)在考察項目。 莊嚴 攝
4月中旬,在寧德市溫州商會舉辦的如何更好融入海西的專題會上,寧德市溫州商會會長吳貴銀說:“隨著海西戰略的逐步實施,在福建投資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備,應該把握這不可多得的良機,推動浙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到閩東,協助在閩浙企做大做強,為海西建設添磚加瓦!”
記者在寧德市經貿部門采訪中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市已有5萬多人300多家企業在寧德各縣市落戶,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尤其是2004年以來,出現浙南產業集群梯度轉移寧德的趨勢,帶來閩東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寧德市溫州商會會長吳貴銀功不可沒。
5年幫助引進百家溫商企業
“沒想到,引進了吳貴銀,竟會引發一個‘溫州效應’”,福鼎市負責招商的相關領導說。這種以商招商的形式,引來幾十億的資金。
吳貴銀是溫州市龍灣區人。1995年,吳貴銀創辦的瑞德公司開發生產的“CO2氣保焊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計劃”、浙江省“星火計劃”項目。
2004年3月,福鼎市政府在溫州召開招商推介會,當時在上海投資的吳貴銀應邀參加了會議。閩東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商機,深深地吸引了這位龍灣赤子。經過一番思量,2004年8月,吳貴銀與福鼎市政府正式簽約,決定在福鼎市龍安港口工業新城投資1.9億元建設合成革企業。
當時的福鼎市龍安開發區工業項目還是一片空白,投資硬環境很不盡如人意。吳貴銀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這樣條件的地方一期投資5000萬元建個大工廠。
一個引來一串的“葡萄串效應”開始在福鼎顯現。由于吳貴銀帶頭入駐,一批還在觀望的溫州企業家紛紛來此落戶投資。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到今年年初,僅溫州規模以上企業在龍安投資創辦的企業就有26家。這些企業全部達產達標,預計年產值可達100億元。短短的3年多時間,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小區在沙埕畔崛起。
身兼溫州瑞德實業發展公司和福建鼎盛超纖皮塑有限公司兩個董事長之職,吳貴銀告訴記者,這幾年在閩東最大的精力是放在福鼎和霞浦的招商引資工作上,僅去年一年,幫助霞浦引進50多家企業,總投資超過20億元。因為溫州到閩東投資的企業大部分是近兩年剛剛過來的年輕企業,商會會長就是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做好服務工作。
開創工業園區節能減排新模式
環境污染問題,曾是合成革全行業的心頭之患。從2004年開始,福鼎市龍安工業項目區先后有26家企業陸續投產,大部分是合成革企業以及配套的上游原材料加工企業。這些企業是開發區排放工業廢水、廢氣的大戶。
環保對于合成革企業而言,也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甚至是大多數合成革企業的贏利所在。為此,吳貴銀帶頭做好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還動員企業投巨資對工業廢氣進行回收,如今園區所有企業都配置了DOP、DMF回收裝備。“回收廢氣就是回收鈔票,我們不會讓廢氣溜走?!?如今,福鼎所有的合成革企業都安裝了脫硫設備,廢氣實現零排放。
“如果不做好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企業就無法在眼下白熱化的競爭中生存!”吳貴銀向記者坦言。
然而,由于龍安工業項目區起步較晚,當地財政對環保公共設施投入較少,造成污水處理等相關配套設施沒有跟上。2005年年底,吳貴銀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發動園區企業集資建設污水處理廠。他說,園區污水處理本來是政府的公共職能,但如果完全靠政府來投資建設,時間上已來不及。因此,企業要發展,必須先行做好污水處理。
吳貴銀的舉措不僅得到了各家企業的積極響應,也獲得當地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這是我省首次由企業自主承擔政府污水處理公共職能的一種創舉。
2006年年初,園區26家合成革企業達成一致,共同集資1500萬,用于龍安污水處理廠的建設。2007年初,污水處理廠正式動工建設。福鼎永得利合成革有限公司董事長潘鎮文說:“吳總作為企業老總,也有自己的一攤事情。但他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主動挑起了重擔。就這一點來說,沒有什么理由讓我們拒絕他的建議?!?/p>
兩年多過去了,一個日處理能力為3000噸的污水處理廠將于今年7月底投入使用,屆時合成革污染治理問題將得到徹底的解決。
霞浦牙城工業區不銹鋼項目也是由吳貴銀一手引進,園區于2007年年初啟動,目前已經有50多家企業進行廠房基建。吳貴銀決定采取先建污水處理廠、后建廠房的辦法,自己投資1000多萬建設,將于2008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捌髽I生產還沒有開始,污水處理廠已經運行了,這樣做不僅讓企業無法找到亂排放的理由,更能讓政府放心、百姓放心。我們做企業的更要留下‘清白’而不是‘污染’在海西。”吳貴銀風趣地說。
2008年5月7日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