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聯動抗水火
3月3日下午,政和縣嶺腰鄉錦屏村上場自然村森林起火。上場自然村與慶元縣舉水鄉山水相連,如果火勢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舉水鄉幾千畝生態林將毀于一旦。嶺腰鄉立即啟動平安邊界應急聯動機制,救火同時不忘把火情通知慶元縣舉水鄉。舉水鄉接警后,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撲火。
“幸虧你們趕來幫忙!”在雙方的齊心努力下,大火在短短的7個多小時內就被撲滅,嶺腰鄉黨委書記何德芳握著舉水鄉黨委書記陳關貴的手,充滿了感激。“平安邊界,應急聯動,這是我們應盡的職責。”陳關貴說。
“遠親不如近鄰。”政和縣創建平安邊界的應急聯動協議規定:當遇火災、洪災、重大事故及其他緊急情況時,雙方有義務在最短的時間內互相呼應,互相幫助,聞風而動,聞警而出,組織救援行動,把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據統計,5年來,政和縣與周邊縣市共應急聯動86起。
“干部常握手,群眾不動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和縣與周邊縣市邊界兩地雖然雞犬之聲相聞,但干部思想觀念上卻架著一條“天塹”。隨著平安邊界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毗鄰雙方“恩怨”逐步融化,邊界地區實現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政和縣高山區獨特的“二元地理氣候”適合種植反季節蔬菜。2003年來,擁有種菜經驗和技術的屏南客商紛紛到政和包地辦廠,帶動當地3000戶農戶復種反季節蔬菜兩萬多畝,戶均增收8000元。據悉,去年,僅楊源鄉屏南客商就辦了11家反季節蔬菜保鮮廠。“他們把收購的反季節蔬菜銷往福州、溫州、廈門、泉州等大中城市,而且市場前景看好,我們盡管放心種,種好就等著換鈔票。”楊源鄉富坂村菜農張守正一臉笑容。
政和縣資源豐富,有45萬畝毛竹林,而浙江省擁有先進的竹木加工技術。目前,該縣僅嶺腰鄉就從浙江省慶元一帶引進了8家竹木加工企業,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近千人。“原來毛竹每根還賣不到10元,這些企業進來后,每根可賣20元左右。”毛竹的增值,使嶺腰鄉嶺腰村竹農陳華平感到高興。
“干部常握手,群眾不動手。”縣政法委書記王延忠說,政和縣“治安聯防、糾紛聯調、應急聯動、發展共贏”的平安邊界創建活動開展以來,邊界地區經濟社會獲得和諧發展。
2008年7月4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