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促融合
4月30日,南靖縣在廣州舉辦“福建土樓”專場推介會。據悉,土樓“申遺”成功至今,到南靖游玩的廣東游客已有10多萬人次,平均一個月超過1萬人次。
吸引游客們的不僅是土樓的建筑藝術,塔下村、云水謠古鎮也以保存完好的生態風光,令廣東游客駐足流連。和貴樓樓長簡良發說,去年底,廣東一家影樓還帶了7對新婚夫婦到云水謠古鎮拍婚紗照。圍裙樓客棧老板張旺偉今年端午節接待的廣東游客不下100位,以自駕游居多,因為如今從廣州到南靖才6個小時的車程。
端午節小長假,云霄縣云頂溫泉大酒店幾乎天天爆滿,停車場上的車走了一輛又來一輛。近年來,由于瞄準潮汕地區做足宣傳推介,“登將軍山、泡溫泉”這一旅游品牌在潮汕已深入人心,游客絡繹不絕。
推介旅游、吸引游客正在朝雙向化發展。5月25日,素有“世界客都”之稱的梅州組團來到漳州,推介客都文化之旅、客都休閑之旅、客都紅色之旅三條精品旅游線路。此外,兩地還將在旅游宣傳、線路整合、市場促銷、客源互送、企業互動等方面開展合作。
作為海西橋頭堡的詔安,還充分發揮書畫藝術的優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與潮汕地區互相交流。一年一度的青梅節,詔安都會邀請潮汕藝術家參加筆會、書畫展覽等活動。今年更是吸引了汕頭書畫院院長李小澄、潮州書畫院院長陳駿、揭陽美協主席林尋穩等“大腕”前來助興,提升了活動的檔次。詔安青年畫家張秋桔說,詔安與潮汕民間你來我往,大大小小的書畫藝術互動一年不下20次。長期交流,使兩地在書畫技藝上互相借鑒、取長補短。
深度融入海西
對于融入海西,現任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的老報人王煒中有著深刻的體會。王煒中曾在福建從事新聞工作多年。“海西”,是他近5年來關注最多的關鍵詞。
王煒中透露,自國務院《意見》發布以來,汕頭市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積極迎接新機遇。潮汕地區進一步融入海西,將更大限度發揮優勢對接海峽東岸,在工業結構調整、農業現代化、旅游開放等方面大有作為。他說,汕頭是特區、潮汕地區中心城市,屬閩南語系、臺胞祖籍地之一。所轄的南澳島就有15萬親人在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意見》使汕頭乃至粵東地區,在新時期找到了發展的新突破點、新亮點。《意見》必將成為汕頭發展的“行動規劃”,促進產業結構布局調整和新發展規劃制訂。
王煒中認為,融入海西,并通過海西對接“海東”,其利可見。對接先進制造業,汕頭工業升級趕上大機遇;對接高新項目,汕頭高科技園區與福建、臺灣的高科技園區有條件全面合作,并成為兩岸高科技領域交流的匯合點,提升民營工業發展水平;對接現代農業,引進臺灣先進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可以改變潮汕的傳統農業,加快實現向現代農業轉型;對接旅游,進一步開放涉臺旅游景點、加強兩岸旅游協作,將成為親情交流、全面合作的重要途徑。
“《意見》提出,把海西建設成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推動跨省區域合作等,說明國家政策明朗了,汕頭及粵東地區融入海西,在深度、廣度上,必將大有可為。”王煒中說。
- 2008-01-11粵東新動力——廈深鐵路廣東段開工
- 2006-07-01汕頭海關形成粵東地區對臺小額貿易的調研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