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轉化潛在優勢
寧德的優勢在海,潛力和希望也在海。
海西五年交通建設的巨大成就,讓寧德這個一度“望洋興嘆”的海岸線大市真正“回歸沿海”,潛在優勢的轉化因此將成為現實。
如何轉化潛在優勢?寧德市的回答是融入海西。省委要求寧德發揮拓展一線的骨干作用、壯大閩東北一翼。這就要求寧德必須具備一定的帶動和輻射能力,于是寧德提出建設海西東北翼中心城市,跳出舊城,拓展新城,構建“城在海邊,湖在城中”的城市格局,濱海新城氣息撲面而來。隨后,寧德高起點制定《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科學布局、統籌發展,明確各縣(市、區)的功能定位,共同發揮海的優勢,打造連接溫州與福州的中心城市、中心產業帶,既為海西拓展兩翼、對接兩洲作出應有貢獻,又為寧德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如何轉化潛在優勢?寧德市的回答是項目帶動。交通瓶頸一度扼制了寧德工業的發展。但一張白紙好寫字,沒有歷史的束縛,閩東的岸線資源、港口資源愈顯難能可貴,環三都澳區域的城澳、漳灣、白馬、三沙、沙埕等五大港區,是寧德沿海五顆璀璨的珍珠。大項目的入駐緣于高起點的規劃,寧德大唐火電、寧德核電先后落戶,海西能源基地雛形初現,后發優勢突顯。大能源引來大項目,良性循環下,海西寧德工業區順勢而起,一個擁有10萬人口、生態宜居的國際一流臨海工業區指日可待。
如何轉化潛在優勢?寧德市的回答是區域聯動。國務院支持海西建設《意見》的發布,更提升了周邊地區對海西的關注度。7月初短短一周內,浙江慶元縣和江西上饒市的黨政代表團先后來到寧德考察、洽談,并簽訂了合作協議。借助內陸地區對出海通道的需求,寧德市先行先試,創新港口建設模式,引來內陸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并成功拓展腹地,在打造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上增創新優勢。東引臺資,寧德創造性地與基隆市成立了“寧德—基隆經濟文化對口合作協調處”,并以此為切入點擴大對臺交流合作,東源電機、鼎新食品接踵而至。
潛在優勢加快轉化,現實優勢迅速形成,主動融入海西求作為,寧德前景可期。
- 2009-10-22抓搶機遇 大型央企爭相投資海西
- 2009-10-21民政部、省政府簽訂合作協議 推進海西行政區
- 2009-10-20上杭:“海西銅都”呼之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