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西文化藝術品牌
通過挖掘、創新、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品牌優勢,為我省文化軟實力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10月28日晚,廈門文化藝術中心座無虛席。風情詩畫劇《閩南神韻》將南少林古韻、紅磚古厝、惠女風情、茶道技藝等眾多閩南元素融為一體,為參加文博會的嘉賓獻上了一場視聽盛宴。
《閩南神韻》是廈門市打造的旅游文化精品。我省深入實施舞臺藝術精品戰略,從獨特的傳統文化中挖掘取材,使服務百姓與精品戰略有機結合,推出了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藝術和社會文化精品。
歌仔戲《邵江海》、閩劇《紅豆緣》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音樂話劇《雁叫長空》、高甲戲《連升三級》獲第十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京劇《北風緊》獲第五屆中國京劇節新編歷史劇一等獎、中國戲曲協會獎、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雜技《行為藝術》和《繩技》獲第十四屆法國瑪希國際馬戲(雜技)藝術節的最高獎“共和國總統獎”,歌曲《海峽之夢》榮獲首屆全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一等獎,8件社會文化作品獲第十四屆“群星獎”,3年來我省有5人次捧回中國戲劇梅花獎……
這些天,長樂市閩劇團格外忙碌,正緊張排練一臺以鄭和下西洋為故事背景的閩劇《長樂公主》,彰顯長樂作為“閩劇之鄉”的藝術魅力。該劇將亮相于第四屆福建藝術節。 “第四屆福建藝術節將突出地域特色與擴大海西文化影響有機結合,打造又一個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牌。”省文化廳廳長宋閩旺說。
正是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我省打造出了第四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屆全省曲藝節、省第六屆“武夷獎”中青年演員比賽等一批具有福建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文化藝術品牌,進一步鞏固了舞臺藝術的領先優勢。
同時,以地域文化的繁榮帶動海西文化的發展是我省不懈的追求。
2007年文化部批準在地方省份設立的全國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使積淀厚重的閩南文化再度煥發生機。實驗區正加緊建設,已推出梨園戲、漆線雕技藝、薌劇等30個保護園區和示范點。
全省現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5人。去年,“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日前,“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世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去年 “福建土樓”列入世遺名錄后,南靖土樓的文化品牌影響逐漸擴大,游客多了,前去投資旅游休閑項目的客商也越來越多。土樓群邊的南坑咖啡休閑觀光園,今年國慶接待游客數比平時增五成多,觀光園負責人、臺商黃文廣喜笑顏開:“都是沾了‘世遺’的光?!?/p>
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閩南文化、紅土地文化等福建本土文化,正在成為對海內外客商產生強大吸引力的海西文化產業品牌。
此外,富有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化外宣品牌,檔次和規模也在不斷提升。
10月29日,2009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上,臺灣唐美云歌仔戲劇團和廈門市歌仔戲劇團聯合創作演出的歌仔戲《蝴蝶之戀》的亮相,引來觀者如云,現場掌聲熱烈。 唐美云說:“此次兩岸歌仔戲劇團在音樂、服裝、表演等方面首次實現了深度合作?!?/p>
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自2004年首次舉辦以來,致力于搭建兩岸文化藝術特別是閩南民間藝術交流的平臺,發展至今已成為集藝術演展、專家研討、教學觀摩等內容于一身的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
“福建文化寶島行”、“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兩馬同春鬧元宵”、“閩臺對渡文化節”、“海峽兩岸文博會”等一批閩臺文化交流品牌,擴大了福建文化在島內的影響,增強了臺灣同胞對祖地文化的認同。而十邑同鄉會和晉江同鄉會慶典、“海西先行新風采”推介等活動,使閩港、閩澳的文化聯系更為緊密。
走出國門的福建文化產品也讓世界觀眾眼前一亮。泉州木偶劇團的提線木偶戲《欽差大臣》就是一個例子?!坝晒昀硗拕「木幊商峋€木偶戲,效果十分神奇?!痹搫【巹⊥蹙百t說,“我們融合了閩南文化元素,并在技藝技巧上作許多創新,強化形體語言,用‘國際表述’創造一種和諧的語境。” 這幾年,該劇團先后100多次到40多個國家演出交流,受到熱捧。
我省多次組團赴外開展文化交流,在“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福建文化非洲行”、“國際南音大會唱”、“國際木偶節”、“國際鋼琴節”等大型文藝活動中,福建優秀文化贏得掌聲一片。
從2007年初至今年9月,我省共組織對外文化交流項目113批,1518人次;對港澳地區文化交流項目34批,1397人次;閩臺文化交流項目106批,5988人次。
- 2009-11-06第四屆福建藝術節6日開幕 各類演出免費或低票價接待社會公眾
- 2009-11-04兩岸文藝精品匯聚第四屆福建藝術節
- 2009-11-06廈門14社區試點居家養老 近1個月來新增上百家餐飲新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