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最新動態
> 正文
電子信息產業成海西騰飛新“引擎”
德國西門子、日本富士通、美國戴爾、日本JVC等諸多跨國公司也紛紛布局福建,僅上世紀90年代初期,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電子企業即達10多家。與此同時,以萬利達、飛毛腿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此外,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摸索、打基礎,90年代的培育、成長,福建軟件業進入新世紀后開始發力,近幾年來銷售收入平均增速達31%,2008年銷售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并涌現出福大自動化、瑞芯、新大陸、網龍、星網銳捷等一批在全國同行業中極具影響力的骨干企業。
從發展形態上來看,電子信息產業經歷了從“單打獨斗”到整合聯動、集聚發展的階段。
目前,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的聚集度越來越高。在區域分布上,福廈沿海成為主要聚集區域,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五個市的信息產品制造業總產值占全省的97%;福州、廈門兩個市的軟件業總產值占全省的90%。在產業鏈上,已基本形成計算機及網絡產品、移動通信產品、數字視聽產品三大產業鏈,年產值占全行業約70%;此外,還形成光電子、智能小家電、計算器等特殊產業鏈。
產業集聚帶動了作為載體的產業園區的不斷壯大。目前,福建省已建成福州(馬尾)顯示器產業園、福清顯示器產業園、廈門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泉州微波通信產業基地、莆田液晶顯示產業基地等五個國家級產業園區。2004年,福廈沿海地區被列入全國首批9個信息產業基地之一。
相關新聞
- 2009-11-25石化產業:海西發展的強勁拉動力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