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海西精神贊:智慧·拼搏——記“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福建農林大學校長鄭金貴教授
治學“抓關鍵”
鄭金貴36歲成為副廳級領導干部,49歲執掌福建農林大學。行政擔子這么重,怎么搞科研?
鄭金貴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抓關鍵”,任何事都不能急著動手,要認真思考,“選題最關鍵,一定要有前瞻性”。
長期以來,農業科學家把水稻的研究目標放在提高產量和品質上,鄭金貴卻另辟蹊徑去研究稻草。
過去收稻谷時,人們通常會把稻草棄之不用。據估計,全國每年有2億噸稻草產生,這是規模巨大的可再生農業資源。
1987年起,鄭金貴帶領課題組14年如一日,成功研究出谷稈兩用稻,讓稻草變“金貴”了。用谷稈兩用稻的稻草栽培草菇,產量可增加34.7%;飼養奶牛,產奶量可增加8.3%;飼養草魚,魚增重37%。該成果在南方7省區推廣,已累計利用稻草236.7萬噸,增收12.17億元。
2007年2月27日,由鄭金貴主持的“谷稈兩用稻選育及其秸稈高效利用技術”項目,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200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生命科學領域獲得的最高等級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也是該年度全國水稻研究領域中唯一獲得國家獎的項目。
“搞農業研究都有周期,幾個項目完全可以交叉做。”在研究谷稈兩用稻的同時,他還完成了南方冬季農業開發與推廣的研究。
由于沒相應的良種和技術,福建等南方省區的冬閑田占耕地面積的60%以上,浪費了約占全年1/3的冬季氣候資源。他帶領課題組花了數年時間,從臺灣等農業發達地區引進篩選出可在南方不同氣候區冬季開發的133種作物良種,還研究出相應的栽培技術。這一項目在南方10省區推廣后,已增收10.34億元,獲得199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相關新聞
- 2009-11-29新時代海西精神贊:“大學生豬倌”黃東興
- 2009-11-24新時代海西精神贊:“兵頭將尾”王福東
- 2009-11-24(海西創業故事)張福珍:海西讓我有信心
- 2009-11-24外國人看海西:愛拼的閩南人
- 2009-11-23為實現海西宏偉藍圖不懈努力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