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古稱汴梁,位于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于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開封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游線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務院批準的《開封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2010)》確定開封的城市定位是:“河南省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勝地”。全市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人口480萬,其中耕地面積363.4千公頃,市區面積359平方公里,市區人口80萬,轄尉氏縣、杞縣、通許縣、蘭考縣、開封縣五縣和鼓樓區、龍亭區、禹王臺區、順河回族區、金明區五區。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鄭莊公在此修筑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后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涌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封是一座人文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的城市。開封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在開封2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開封城雖屢毀屢建,但城址和中軸線始終不變,被譽為城市發展史中罕見的特例。同時,開封城下還疊壓著5座城池,其疊壓層次之多、規模之大,在中國5000年文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被著名歷史地理專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教授譽為“活的化石”。目前,全市有文物保護單位238處,其中北宋東京城遺址、開封城墻、鐵塔、延慶觀、山陜甘會館、繁塔、焦裕祿烈士陵園7處文物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25處,國家4A級旅游點4處。龍亭湖風景區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包公湖景區被命名為省文明風景旅游區。名勝古跡、人文景觀以宋代特色為主,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園林城市和文明景區工作。開封市區分布著包公湖、龍亭湖、西北湖、鐵塔湖、陽光湖等諸多湖泊,水域面積達145公頃,占老城區面積的1/4,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韻半城水”的盛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