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二
2009年10月14日晚,到上海開車才兩天的河南小伙兒孫中界,本打算做好事讓人免費搭便車,沒想到卻陷入執法部門的“釣魚”圈套,被執法局認定為非法運營拉客。孫中界激憤之下斷指以證清白。張輝及孫中界的遭遇引發網絡及媒體廣泛關注。
回訪當事人張輝
“大家的支持讓我堅持下來”
一度,張輝希望媒體用張軍這個化名。隱藏名字的顧慮,在庭審宣布其勝訴后煙消云散。他主動對媒體說,還是用我的真名吧,我叫張輝。
從11月19日,閔行法院宣布張輝勝訴至今,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
張輝說,三個多月來,他已經基本回歸了正常的生活,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的工作上,因為公司給了他很多支持,“沒有大家的支持,我堅持不下來。”
在50多天的訴訟中,張輝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考驗和恐懼。他曾收到恐嚇信,有人用盡各種辦法調查自己的背景和家人,“就是希望發現自己的不良記錄,幸虧自己挑不出任何問題,否則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
這些經歷,都讓性格內向的張輝變得冷靜成熟。如今回想50多天的堅持,和堅持中的煎熬,張輝說,他感到某種深深的遺憾和失望。
從起訴,再到收到恐嚇信,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無法釋放的壓力讓他神經衰弱。現在,他“要求”5歲的孩子不能離開小區玩,不要和陌生人搭話,還一再囑咐妻子和父親,過馬路要小心。
“雖然最后判了我勝訴,但只有一個閔行區的有關人員到我們公司道了個歉。”張輝說。
這種對事件無問責的最終結果,讓張輝覺得遺憾。
“我并不想當英雄,也從沒想過要經濟賠償,之所以能堅持到最后,就是想讓這個事情有個說法。”張輝說。
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張輝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雖然在釣魚執法案中勝訴,但他并不覺得樂觀。“每天,在我們這個社會中,會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如果這些問題的解決,依靠的只是媒體和輿論的力量,而不是法制的力量,那這個社會還有很多方面讓人難以樂觀。”
溫家寶總理的新年致辭中,提到要讓百姓過得有尊嚴的說法,張輝對此印象深刻。他說,釣魚執法事件,正好體現的是老百姓的尊嚴問題。他本來好心助人,卻被惡意欺騙,這讓他覺得自己并無尊嚴可言。
- 2010-03-07上海石化自曝去年純利21億 俞正聲:這行太賺錢
- 2010-02-03俞正聲:讓世博成為城市新的驕傲
- 2010-01-19俞正聲:把制度建設貫穿反腐倡廉始終
- 2010-01-17品讀俞正聲“講真話”的群眾觀
- 2010-01-13俞正聲:群眾觀點須臾不能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