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焰]:一、充分利用保險機制進一步優化農村金融環境,提升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能,增強農業農村再發展能力。我國城鄉再發展能力差異突出表現在農民貸款難這個問題上。2009年,我國經營性貸款中的農戶貸款僅占各項貸款總額的3.7%。農民貸款難,在實際操作層面表現為農民尋求擔保和抵押難。我國農民的資產構成較為單一,有效擔保物范圍狹窄,農民的住房、土地等都不能成為小額貸款的有效擔保物。通過保險機制將重要的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納入保險保障,實現銀保互動,可有效解決農民不能貸、信貸部門不敢貸的問題。 [09:27]
[吳焰]:二、充分利用保險機制進一步穩定農民的預期,鼓勵農民擴大生產型消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消費市場的重要特點是,農民的生產型消費在整個消費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農民消費的相當部分是用于購買農用生產資料。從擴大內需的角度看,這種生產型消費直接轉化為生產能力的擴張,對于擴大農業再生產、發展農村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保險機制為農民提供養老、健康、意外傷害等制度保障,有利于穩定并逐步提高廣大農民的消費預期,使農民敢于拿更多的錢用于生產型消費。 [09:28]
[吳焰]:三、充分利用保險機制分散農業生產風險,實現對農村生產力的有效保護,為農業生產構筑必要的風險屏障。我國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從事農業生產,農業自然災害以及市場風險直接地傳導給農民。由于擔心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風險,農民不敢投入過多資金。以保險機制構建農業風險防范體系,可消除農業生產的后顧之憂,激發農民投入農業生產的熱情。當發生災害損失時,既可以保障農民的投入,又可以使農民及時獲得相對充足的再生產啟動資金。 [09:29]
[吳焰]:四、充分利用保險機制創新農村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實現財政支農投入的放大效應。比如,某市政府利用保險機制,將300萬農民的新農合服務委托保險公司承辦后,政府從事新農合的工作人員從擬定的519人減至56人,行政管理費用大幅降低。在財政資金的支農方式和途徑上,保險機制可實現少量的財政投入撬動巨大的社會資源,提高財政投入惠及范圍。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補貼79.8億元,帶來的是3812億元的農業風險保障,覆蓋1.33億戶農戶,實現了財政資源“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09:30]
[吳焰]:五、充分利用保險機制增強對被征地農民、農民工等群體的保障水平,有效提升中小城鎮在城鎮化進程中的綜合承載能力。在征地補償款一次性的簡單支付方式下,如果被征地農民因缺乏相應的理財能力,或過度消費,或盲目投資,或創業失敗,征地補償款消耗殆盡而又沒有土地可以依托、無新的經濟來源的情況下,這一群體極易成為我國社會未來的不穩定因素。通過保險機制,構建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保障,從制度層面建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長效機制。隨著外出務工農民不斷增加,農民工的保障成為農村發展變革中面臨的又一問題,特別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農民工在1.5億外出農民工中約占60%,他們的保障顯得尤為薄弱。對此,在現有的城鎮保障體系承載力有限時,有必要通過保險機制加以輔助解決。 [09:32]
- 2010-03-09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集體采訪10日下午舉行
- 2010-03-09全國政協委員陳修茂建議:將廈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
- 2010-03-09全國政協委員鄭蘭蓀建議:建設孵化平臺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 2010-03-09福建全國政協委員已提交提案180件
- 2010-03-08福建省全國政協委員已提交提案180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