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沁平:這其實也是我們要考慮改革的方向之一。在這方面,國外的一些機制辦法可以借鑒,我們自己的歷史經驗和已進行的試點情況可以總結,穩步推進。
《中國經濟周刊》:那您怎么看美國高考制度中的綜合評價機制,除了考試成績外,還有其他因素的權重呢?
趙沁平:突破高考成績單一評價,采用多元評價。比如像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時,不同類型的大學采用不同的社會考試成績,此外還參考中學成績,參考中學校長、學校校友推薦,有的還可面試等等,這在美國是被社會普遍接受的通行做法,是我們今后改革可以借鑒的。
再過10年、20年會得諾獎的
《中國經濟周刊》:您不認為美國的高考制度比中國的更為合理嗎?
趙沁平:大家都愿拿美國的教育制度與我們相比。的確,美國的教育制度在許多方面值得我們研究、借鑒,而且我們有不少教育制度、措施是借鑒了美國的,比如我國的學位制度、博士后制度等。
但是教育發展是與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的,是與民族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有些教育制度在美國合適,但搬到我國就行不通,或者起碼現在行不通。比如,美國大學經費中校友捐贈占相當比例,我國大學則微乎其微。
教育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與經濟發展不一樣。我國經濟建設可以30年走過發達國家100年的經濟發展道路,但如果追求30年教育成就、30年大學建設走過人家100年的道路,在某些方面就會發生問題。百年樹人,教育需要嚴謹、需要循序漸進,教育不宜“跨越式”發展。
《中國經濟周刊》:去年,錢學森之問“為什么中國培養不出創新性人才”引起國人深思;迄今為止,中國內地還沒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怎么看待這些問題?
趙沁平:錢老提出一個令國人和政府深思的大問題。我國改革開放30年,在經濟、社會、科技等各個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沒有一定數量的創新人才是不可能的,但確實培養的創新性人才不足。
至于諾貝爾獎,我們可以關注,但不必太過在意。我們致力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致力于創新人才培養,致力于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致力于做好我們的事情,再過10年、20年,我們會得的。
- 2010-03-12政協委員李延聲:毛筆寫高考作文可實行加分
- 2010-03-09代表建議高考加分項目需經省級人代會審議通過
- 2010-03-09微博參政:網友熱議“高考改革”
- 2010-03-082010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6年最低 高校將減招
- 2010-03-05高考作弊廣告泛濫 網友:“圓夢”是假騙財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