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式不變、工作方式不變,面貌也不會改變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退。面對發展的挑戰,三明市下定決心打破固有模式,實現超常規運作。
2007年8月,經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后,市重大項目生成、運作、服務機制應運而生,市政府抽調精兵干將,組建11個重大項目工作組,全部由市長、副市長任組長,工作人員進入“項目大樓”集中辦公。三明市委書記黃琪玉多次在會上指出:我們抓項目,要一手抓國家重大基礎性項目,一手抓全市重大生產性項目;一手抓現有企業、現有項目的培育壯大,一手抓新上項目的引進、開發、建設;一手抓增強發展后勁的重大產業項目,一手抓事關改善百姓生活的重大民生項目。這就是重大項目組的任務。
這一機制的目的在于以抓項目為龍頭,轉變干部作風,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舉措,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其鮮明特點一是先行先試。“思維方式不變、工作方式不變,面貌也不會改變。”一位三明市的領導這樣認為。
缺人。一個措施是,市委組織部根據項目組意見從全市抽調優秀干部。所有干部只要被抽中,必須無條件服從。人員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實行集中辦公、統一管理。同時,隨著項目進展變化,人員不斷調整充實。2007年,67名來自各地各部門的干部奔赴11個工作組,組成精干的項目團隊。
缺錢。一個方法是,整合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成立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心,作為融資平臺,籌措部分項目的啟動和扶持資金。這既使政府手上有了一定資本,又避免了一些腐敗行為的發生。
缺地。一個思路是,鼓勵縣縣聯手跨區域建設工業園,集中土地資源。
“要人給人、要錢給錢,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市外經局副局長、三明臺投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姜長華說。“只要領導敢想敢試,我們干部就敢作敢為。”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毛振洲這樣表示。
突破常規的思路和辦法,使各種生產要素得以集聚。
第二個鮮明特點是一竿子插到底。
服務項目的各項措施一抓到底。市行政服務中心牽頭6個主要部門,采取“聯審聯辦”,一路綠燈。
“我們現在享受的是最高級別的待遇。只要有關重大項目建設的報告,符合條件的最快速度批結;尚缺要件的,還有告之承諾制,就是先做再補。”市經貿委副主任、海西金屬材料制品市場籌建處主任郭正青體會深刻。
跟蹤項目的措施落實到底。市政府建立重大項目季度調度制度,每季度市長、副市長都要抽出半天時間,齊聚“項目大樓”,聽取各組匯報,面對面分析調度,點對點協調解決問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走進市重大項目協調督查辦公室,墻上貼滿的是各個重大項目的進展情況表,“月通報、季點評、年考核”,一個個督查手段確保項目按序時進度推進落實。
強烈的項目意識全面滲透進了三明市的工作中。連續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實行項目化,把各項工作分成了100多個具體項目。去年的項目,哪些完成了,哪些還在進行,哪些成效不好;今年又將提出哪些項目……就像拿著一份工程進度表,每年市兩會期間都向市人大代表作出書面承諾,都書面報告踐諾情況。
項目,成為三明干部們口中頻率最高的詞語,成為了衡量干部優秀與否、部門工作成績優劣、地區發展速度快慢的重要標準。傳統工作方式正以項目為中心的全新理念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