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服務大局抓結合,擴大創先爭優工作成果。一是與服務發展大局緊密結合。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心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牢牢把握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大干150天,打好項目建設、旅游發展、新增長區發展、城市建設、民生工程等‘五大戰役’”目標,扎實推進“作風建設年”、“城市提升年”、“旅游發展年”、“項目建設年”建設,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推動“兩個加快”上創先進、爭優秀。按照縣委、縣政府打好“五大戰役”的工作部署,組織各基層黨組織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發動廣大黨員積極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標兵崗”、“黨員示范崗”等活動,組織實施陶瓷名家培養、陶瓷高技能人才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等一批特色人才工程,安排3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到重點項目一線、不適應村、產業基地、企業掛職鍛煉,在服務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等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創先進、爭一流。二是與解決突出問題緊密結合。注重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鞏固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解決突出問題相結合,不斷健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長效機制,全面梳理學習實踐活動中整改措施和實踐項目建設落實情況,將學習實踐活動中已向群眾承諾但尚未解決好的問題、未完成的實踐項目,作為創先爭優活動重點解決的問題,增強活動實效。堅持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落腳點,著力解決城鄉低保、看病就醫、困難幫扶、職工維權、幸福工程、安居工程、安全飲水、造橋修路、征遷安建等群眾關注的熱難點問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組織開展農村富余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6000多人次,建立農民工欠薪應急工作機制,立案處理涉及農民工討薪糾紛50起,涉及人數792人,追討欠薪150多萬元。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爭取100戶貧困戶農村小額貸款貼息資金200萬元,落實“造福工程”搬遷指標1800人。針對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在全市率先推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分流中學超編教師200多人,建設第一實小新教學樓,建成尚思小學、尚思幼兒園,完善一批學校配套設施,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針對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穩定因素較多的狀況,強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建立信訪掛牌督辦制、矛盾糾紛排查調解等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社會安定穩定。三是與推動黨建科學化緊密結合。堅持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首要任務,著力提高基層組織建設科學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實施“規范、亮點、示范、培訓、領頭雁、獎懲、整頓”等基層黨建提升工程,抓好構建統籌城鄉黨建格局等7個黨建重點項目建設,組織200多個城鄉基層黨組織結成“共建對子”。全面推廣“168”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模式,確定19個試點村進行深入探索。落實黨員意愿表達機制和直評村干部制度,確定24個“直評”試點村和36個黨員意愿表達機制試點村,在縣直機關黨組織“公推直選”產生黨支部班子。深入開展村級班子“回頭看”活動,落實村干部任期目標、競職承諾跟蹤考評等制度,從機關單位選派35名干部駐村任職,組織選聘20名大學生村務專職工作者,重新調查確定符合條件領取離職補貼的村主干497名,增強村干隊伍活力。組織開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調研活動,深入企業召開座談會30多場次,積極探索破解非公黨建“五難”問題的新措施、新辦法,統籌推進各行業黨建工作,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