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海峽西岸經濟區全記錄> 最新動態
> 正文
閩桂農業合作邁新步
據悉,福建農林大學長期為廣西甘蔗產業發展提供品種和技術服務,學校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廣西甘蔗研究所等單位的共同參與下,選育推廣一大批甘蔗產業新技術、新品種,特別是由福建農林大學甘蔗創新團隊主持的新臺糖22號、10號、16號、25號等甘蔗品種,年應用面積覆蓋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的85%,推廣歷時10年,目前占廣西甘蔗種植面積的93%,促進了甘蔗產業的跨越發展。
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這次與福建農林大學簽署“甘蔗新品種推廣、技術服務與技術培訓”項目,公司副總裁李政介紹,通過合作,廣西不僅蔗農收入增加,而且帶動了整個糖業產業鏈的延伸,提高了我國甘蔗糖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國家甘蔗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如凱教授長期致力于甘蔗產業研究,他每年都要去廣西十幾趟,大部分時間呆在田頭間,指導蔗農生產。“我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在外地,這些時間大部分跟農民待在一起,我覺得我們研究的項目要讓農民喜歡,這樣我們的成果才能在田頭上開花結果。”
對此,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林占熺教授持同樣看法。林教授的不少菌草項目也在廣西推廣,并取得了成果。“我們的研究項目只有轉化成成果,造福人類,才算真正的成功。”
陳永正介紹,福建農林大學在甘蔗、海峽兩岸農業技術合作、食用菌、茶學、植保、蜂學等諸多領域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不僅是菌草技術原創單位,還是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國家食用菌品種改良福建分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依托單位。
“農業教授論文要寫在田頭上。福建農林大學一直推行產、學、研相結合,教授的科研成果要第一時間應用到田頭上,為我國農業作出貢獻。”陳永正介紹說,福建農林大學立足海西,面向全國,與廣西、河北、廣東等多個省區有合作項目,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