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一五” 海西新跨越
科技創新 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政策推動,創新強身,“虛胖”變“結實”
自主創新,就是企業“強身壯體”。
前些年,我省不少企業發展迅速,“塊頭”很大,但“力量”不強,產業技術大多靠進口。“十一五”期間,我省以優化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為核心,形成創新投入—政策支持—再投入的良性循環,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創新生態”。
省委、省政府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先后制定出臺了一批指導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推動科技創新邁出更大步伐;密集出臺一系列有利于增強我省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法規,包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重獎科技工作突出貢獻人物等。
這些政策法規得到有力落實。僅企業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一項,2009年,全省企業實現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額13.73億元,在上年度大幅增長74.13%的基礎上,繼續增長23.6%。目前,全省已有上千家企業受惠,共被減免所得稅17.5億元。
同時,我省不惜重金引進創新科研團隊,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業。省委、省政府去年出臺了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產業人才高地建設等重要政策,每年安排2億元資金,引進300名左右海內外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
政策措施有力,各方創新迭起。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百千萬”行動,組織動員省內外5000多名科技人員幫扶了5000多家企業,100多個科技創新團隊與企業建立產學研用合作關系。
創新活力不斷釋放。即使在2009年經濟最困難的時刻,廈門鎢業、星網銳捷等一批創新型(試點)企業表現出很好的抗風險能力。
重大專項是產業振興引擎。2004年以來,我省先后啟動了47個科技重大專項,共獲得發明專利127項、標準18項,有12個重大項目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
政策扶持激勵創新,使科技支撐在應對金融危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作用不斷凸顯,功能不斷提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