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福建省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知識競答> 福建黨史
> 正文
建松政蘇區形成始末
www.xpshebei.com?2011-04-24 17:09? 陳貴芳 原作?來源:福建黨史月刊
我來說兩句
1925年后,馬列主義在閩北開始廣泛傳播。北伐軍進入閩北,點起革命烈火。1928年,崇安、浦城一帶農民舉行的“上梅暴動”,揭開了閩北革命的序幕,革命斗爭如烈火燎原,燃遍了閩北大地。
1927年1月,楊峻德等在建甌成立黨支部。3月,在建甌中學讀書的政和鳳池村青年楊則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利用寒暑假回鄉傳播馬列主義。1928年夏,根據福建省委“深入農村革命活動”的指示,楊則仕秘密回到政和縣鳳池村,以教員為公開職業,向農民宣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革命道理。他在家鄉組織了“讀書會”,并吸收了20多個農民參加“農民協會”。1929年春,在鳳池村福主廟正式成立農協會,楊則仕當選為農會會長,提出“打倒土豪劣紳”、“抗租、抗息、抗捐稅”的革命口號。不久,農民協會由鳳池發展到山溪、大洋和朱地等村。在此之前,楊則仕在農民協會中發展了楊則震、陳機水兩個黨員,成立黨小組,楊則仕為組長。當年又發展了楊成立、楊則鎬、池大漢等7個黨員;7月,在楊氏禮堂成立黨支部,楊則仕任書記。
1930年春耕時,黨支部通過農會領導農民,采取統一行動“登門退佃”,迫使地主作了讓步,將原來“主八佃二”、“主六佃四”的契約改為“主佃各半”、“主四佃六”。初次斗爭取得勝利,農民斗爭情緒十分高漲,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組織很快發展起來了。1931年夏,建松政地區旱情嚴重,在青黃不接之時,地主勾結奸商囤積居奇,國民黨地方政府高價出賣陳糧,黨支部號召農協會發動農民打開地主糧倉,分借糧食。破倉分糧斗爭由鳳池、山溪、東平開始,波及到水吉的姜地、龍安、杭頭、樟墩,松溪的新鋪、溪尾、青山、鄭墩、梅口、路橋以及政和的二、五區(即今鎮前、楊源、澄源),浦城的水北。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