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土地革命之先聲:中共后田村支部
龍巖縣(今新羅區)東肖鎮后田村,是大革命時期龍巖較早開展農民運動的地方。1927年,龍巖發生“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后,后田農民協會在陳品三、陳錦輝等人領導下繼續堅持工作。1927年冬,中共龍巖臨時縣委成立,縣委機關就設在后田村。龍巖臨時縣委大膽吸收后田秘密農會會員陳錦輝等7人加入黨組織,并于年底建立了龍巖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后田支部。此后,在臨時縣委和后田黨支部的領導下,后田村農民于1928年3月4日舉行了后田武裝暴動,打響了福建農民武裝暴動的第一槍。暴動后馬上實行土地革命,燒毀了地主所有權的田契、債券,沒收了地主的錢、糧等并分給貧苦農民;建立革命武裝——后田暴動隊和游擊隊,從此走上了武裝斗爭的新階段。所以,1959年,鄧子恢為后田暴動紀念館題詞,贊揚它是“閩西土地革命之先聲”。
后田農民武裝暴動后,閩西各地爆發了一次比一次強烈的、震撼全省的武裝暴動。同年7月,中共閩西臨時特委成立的同時,成立了閩西暴動委員會,在暴委的領導下,集中了龍巖、永定、上杭三縣暴動武裝600余人,于8月6日,從后田村出發,攻打白土圩和龍巖縣城。受挫后,仍返回后田村。為此,后來后田村曾數次遭受土著軍閥陳國輝部的“進剿”,后田村數位共產黨員慘遭殺害。
1929年5月20日,紅四軍第二次入閩,直指龍巖城。此時,后田游擊隊已擴大為東肖區游擊隊,在隊長陳錦輝率領下配合紅四軍攻進縣城,釋放了積極參加后田暴動被捕的女共產黨員張溪兜等人。在紅軍的幫助下,后田村進行了分田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工作,并隨后開展了蘇區各項建設。1930年12月,國民黨新編第一師張貞部楊逢年旅進占龍巖城和東肖后,后田農民在后田黨支部領導下,開展了反對地主倒算土地和“復婚運動”。1932年10月,國民黨十九路軍占領龍巖后,后田黨支部領導開展了反對“計口授田”的斗爭。此后,在漫長革命斗爭中,后田黨支部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他們長期領導農民開展保田斗爭,并最終保住了土地革命的果實。后田也成為中共閩西南潮梅特委、中共閩西特委和中共龍巖縣委長期活動的地方。
由于后田村是紅色的堡壘,屢遭敵人的洗劫,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937年1月1日,中共東肖區委委員兼后田黨支部書記張溪兜,在榴坑與敵作戰中壯烈犧牲。1941年1月20日,國民黨頑固派發動“閩西事變”,省保安第九團在龍巖各鄉、鎮警備隊的配合下,連夜包圍襲擊特委機關駐地后田村。后田村黨支部書記陳南坤等2人被殺害,后田、榴坑兩村群眾被捕百余人。中共后田村支部在保田斗爭中為掩護群眾撤退、領導農民進行保田斗爭,先后光榮犧牲的黨員有20余人。建國后,該村有49人被評為革命烈士。
- 2011-04-25閩西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犧牲
- 2011-04-25閩西兒女在解放戰爭中的歷史貢獻
- 2011-04-24閩西是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的實踐基地
- 2011-04-23風展紅旗如畫——古田會議前后毛澤東在閩西創作的詩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