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
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農村工作機制,優化農村發展環境,為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1、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穩定不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發展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加快生產要素向農村合理流動配置。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生態公益林管護制度,培育發展林業經營合作組織。改革和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開展農村宅基地置換、流轉的試點,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健全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扶持發展農村小額信貸,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健全農業保險體系,擴大保險范圍。
2、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建立為農民提供多形式、多層次的新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提高農業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健全農副產品營銷服務、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信息咨詢服務、動植物病蟲害防控服務和農業生產資料服務體系。加強農產品流通服務,加快建設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營銷網絡。建立覆蓋市縣鄉三級農業部門、龍頭企業、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經營大戶的農業綜合信息網絡與平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能力、追溯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從生產源頭到餐桌消費的農產品質量全過程監管。加強農村氣象預警信息工作站建設,加大氣象災害防御宣傳與培訓。強化農業綜合執法,完善執法護農與服務扶農相結合的機制。
3、創新農村工作機制。持續深化“南平機制”,完善下派干部選派、管理、評價、激勵保障機制,繼續開展“互動聯動、掛村幫扶”工作,提升村級“六大員”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加強鄉鎮“三農”服務中心和村級綜合服務場所建設,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社區管理體制,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深入實施農村“五要”工程。健全村民自治機制,保障農民參與政治事務、公共管理和公益事業的合法權益。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干部計劃”,穩步推進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深入實踐、大膽探索,努力在完善農村領導體系、規范村務運作機制、激活農村內在活力上尋求新突破。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促進“南平機制”向重點項目、城市社區等領域拓展延伸。
專欄4: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相關解釋 1、農業“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農機具。 2、沃土工程:通過實施耕地培肥措施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土、水、肥三個資源的優化配置,綜合開發利用,實現農用土壤肥力的精培,水、肥調控的精準,從而提升耕地土壤基礎地力,增強耕地持續高產穩產能力的項目。 3、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以農村垃圾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同時積極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逐步實現管網通、溝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匯集污水、集中無害化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4、農村“六大員”:村級農民技術員(含動物防疫員、林業技術員、水利技術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管員、計劃生育管理員、國土資源和規劃建設環保協管員、公共衛生員、文化協管員。 5、農村“五要”工程: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要參與、要做主、要監督、要滿意。 |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