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加快武夷新區開發建設步伐
規劃建設武夷新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南平在新的歷史時期,著力先行先試,優化區域布局,實現跨越發展,提升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載體。要以規劃為先導,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原則,精心保護自然生態核心區,擴大提升旅游休閑度假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市功能服務區。力爭到2015年,武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0億元,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500億元,現代立體交通樞紐基本建成,新興產業功能組團基本完善,新興中心城市初具雛形。
第一節 高起點高標準推進開發建設
按照“全面規劃、以點帶面、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開發思路,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武夷新區開發建設。
1、優化空間布局。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功能分區,優化經濟區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產業結構和城鄉布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打破現有以武夷山市和建陽市行政區劃為界的功能布局,統籌各片區發展,科學劃分新興中心城市功能區,實現優勢互補,更好地保護和凸顯武夷山綠色、生態特色。以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及區域內部主要通道為骨架,以啟動區為中心,向南北“兩頭”延伸和拓展,構筑“一帶三城六片”的武夷新興中心城市空間格局。
2、完善基礎設施。加快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空港以及城市快速通道等交通設施和能源、通訊、環保等設施建設,拓展服務周邊地區發展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打造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平臺。建成武夷山“陸地港”;建成合福高速鐵路福州至武夷山段,開工建設浦建龍梅鐵路;建成寧武高速公路,完成省道303線、省道205線改造工程;建成“二縱三橫”城市快速通道框架;完成武夷山機場擴容改造,積極推進武夷山新機場前期工作,盡快具備開工條件。加快興田、將口、童游、莒口、崇雒片區自來水廠和興田、將口、童游三個片區變電站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海西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福州至武夷新區段。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設,推動武夷物聯網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武夷新區防洪排澇工程、地質和地震災害防治、人防和消防等工程。
3、強化產業支撐。依托“雙世遺”品牌和獨特的自然環境優勢,整合周邊旅游資源,拓展旅游經濟半徑,著力培育山水觀光、養生度假、文化體驗、民俗風情旅游等特色品牌,加快構建大武夷旅游經濟圈,打造閩浙贛交界地區旅游集散地,建設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我國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數達到120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20億元。著力發展節能低碳的資源加工、機械裝備、光電、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生物制藥、環保、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吸引區外企業落戶新區,形成初具規模的總部經濟,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新興產業基地,到2015年全社會工業總產值突破450億元。依托區位、交通和產業優勢,重點推進將口綜合物流園區、童游產業物流配套園區等項目建設,配套建設集散、中轉、存儲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設區域重要物流中心。加快發展金融、信息服務、外包服務、商務會展等產業,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互補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4、構建宜居新城。圍繞各片區功能布局,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高標準展開城市核心區建設。加快建設與機場、高鐵車站、高速互通口等順暢銜接的城市路網,在提高城市公交覆蓋面、發展城市常規公交的基礎上,適度發展城市快速公交系統(BRT),預留城市輕軌用地。加快新區行政、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設高質量的城市休閑居住空間,重點開發一批質量優良、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精品社區;同時加大中低價位、中小戶型的普通商品房、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和公租房建設力度,滿足市民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抓好城市園林綠化,凸顯城市綠色形態,集中公共綠地與小型公共綠地建設相結合,形成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打造生態和諧的綠色宜居新城。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