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十二五”發展環境
未來五年,世情、國情、省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工業化、城鎮化成為發展兩大驅動力量,改善民生成為重要的政策取向,改革進入全面攻堅階段。我市既面臨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
1、面臨的機遇
從國際環境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從國內環境看,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加大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原中央蘇區、老區發展的支持力度,為我市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從省內環境看,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效應持續凸顯,省委、省政府支持各設區市發揮優勢、競相發展,繼續加大對內陸地區、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集區發展的支持,有利于我市改善發展條件、拓展發展空間。從市內環境看,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更加完善并在實踐中取得積極成效,全市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基礎條件不斷改善,重點產業集聚壯大,開放開發步伐加快,老工業基地、老區蘇區、生態、區位和精神文明創建等優勢日益凸顯,各地比學趕超、奮力爭先的勢頭強勁,全市上下致力發展、干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充分利用這些蓄勢待發的巨大潛能和后發優勢,有利于更好更快地推動我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2、面臨的挑戰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今后五年,三明發展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國內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周邊地市你追我趕,發展勢頭迅猛,我市面臨更加激烈的人才、市場、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全市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較多,經濟總量不夠大,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發展后勁不夠足,大項目、好項目不多,區域發展不夠平衡,城鄉發展不夠協調,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較大,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人才總量、結構、素質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任務繁重,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還需不斷創新。
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要強化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扎實的作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積極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開創三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局面。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