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到2015年,經濟總量持續壯大,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縮小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6萬元,努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分別比2010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超過1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額突破2000億元。
——經濟結構更加優化。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00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9:52:39;持續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9%;城鎮化對發展的帶動力不斷增強,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控制在7.1‰以內,總人口控制在275萬人以內。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省下達任務。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以上。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對內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明臺交流合作成效顯著,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年均實際利用外資3.7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重達2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8%,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3年;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的社會保障覆蓋面明顯擴大,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31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2%,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5%;R&D(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0.9%。
——生態環境保持領先。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優化能源結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8%。生態環境質量繼續領先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4.5%左右,森林蓄積量穩定在1.15億立方米左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1萬畝。城市(含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目標值達90%以上,城市(含縣城)污水處理率目標值達75%以上。到2020年,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完善,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會更加和諧,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為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全局做出更大的貢獻。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