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著力擴大開放,提升對外經貿協作水平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在穩定規模中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型,扎實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進一步增強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勇于先行先試,拓展龍臺合作交流,擴大區域合作。
1、加強招商引資。推動引資方式多元化,拓寬引資渠道,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和規模,多渠道開展海外聯誼,廣泛開展與國內外知名商協會、投資促進團體的合作。充分利用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等各種平臺招商,推動各類園區整合升級和擴區、新設工作,提升園區招商引資的整體功能。優化招商引資項目庫,加大工業、基礎設施和服務業項目招商力度。
2、壯大外貿總量。充分發揮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作用,不斷做大加工貿易總量。實施“百十工程”,即培育10個超億美元、100個超千萬美元的出口企業。轉變外貿出口方式,提升外貿出口層次和水平。加快龍巖陸地港建設,發展服務外包業務。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檔次、質量和附加值,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省級出口名牌產品。鼓勵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開拓國際市場,拓展開放型經濟空間,增強企業應對和規避風險能力,促進外經貿發展。
3、推進龍臺合作。增創對臺經貿合作新優勢,打造兩岸經濟融合新亮點,全面加強與臺灣工商團體的聯系,加快對臺經貿合作載體建設,爭取設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每個縣(市、區)有一個臺商投資產業園。支持臺商協會籌建龍臺融資擔保公司和臺商會館,推動與臺灣機械、光電、農產品加工、旅游、創意、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對接。不斷提升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平臺作用,把創業園打造成為高山茶重要加工出口基地和對臺交流合作重要基地。推進上杭古田閩臺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園、武平閩臺農牧合作創業園、新羅閩臺高山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區和長汀閩臺合作遠山現代農業精品園等龍臺農業合作園區建設。
4、加強區域協作。充分利用閩西南五市和閩粵贛十三市協作平臺,推動建設更加緊密的區域合作機制,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加強在交通、環保、旅游、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的合作。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統籌規劃布局和協同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依托中央蘇區紅色旅游聯盟,加強蘇區旅游資源整合,建立區域紅色旅游合作長效機制,推進閩粵贛3省7市34個中央蘇區縣區域旅游合作,促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場互融,共同打造中央蘇區紅色旅游精品。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