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對外經貿成果豐碩,旅游事業蓬勃發展。“十一五”期間,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出口優勢,把閩粵贛邊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對外開放優勢,不斷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強區域協作,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2010年,全市外貿出口總值13.1億美元,為2005年的8倍,年均增長51.5%;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3.04億美元,為“十五”期間的7倍。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旅游產業發展布局,充分發揮旅游資源特色優勢,不斷改善旅游設施和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和綠色生態旅游。2010年,全市接待過夜旅游人數217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1.7倍。
7、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城鎮聚集力增強。“十一五”期間,堅持以工業化促進城市化,深入實施城市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城鎮公共設施,城鎮化進入了較快發展階段。201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5%,比2005年提高6.5個百分點。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3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擴大8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一個中心城區、南北兩個新區、三座衛星城”的城市發展空間布局。
8、民生條件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和諧發展。“十一五”以來,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明顯進步。2010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6元,年均增長11.7%;農民人均純收入6931元,年均增長10.7%。全市勞動就業穩步增加,被評為首個省級創建創業型城市,社會保障水平明顯增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大幅提高,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提前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城鄉低保、困難家庭求助和養老服務力度加大。中心城市18家水泥污染企業全面關閉,境內九龍江、汀江、閩江流域水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縣(市、區)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安全生產“四項指數”持續下降,“平安龍巖”建設成效明顯。科技事業突飛猛進,成為省內首個市級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全國唯一的國家可持續發展產業基地。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提前三年全面實現“雙高普九”目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斷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在繼續實施“兩免一補”、“國家助學金”政策基礎上,先后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和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建成龍巖博物館、龍巖圖書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福建(永定)土樓列入“世遺”,“海峽客家”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衛生事業持續加強,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推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7.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2‰,被確定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示范市”。體育事業成果輝煌,新建了一批綜合性體育場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跨入全省先進行列,龍巖籍運動員奪得三塊奧運金牌,實現龍巖體育歷史性跨越。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