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貢獻率明顯提升,三次產業在更高層次上協調發展,基本建成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發展活力和后勁進一步增強。到2015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調整為7:55:38;城鎮化率提高到55%,力爭城鄉一體化走在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15%;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1%以上,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知識產權擁有量提高,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基本建成以臨港工業為主導的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和能源基地,我市臨港產業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基本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居住、交通、生態等生活環境有較大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控制在8‰以內,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五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公共服務更加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務更加完善,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到2015年,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重達3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5%;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0%;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5%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100%;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套數完成省下達任務;千人均醫療機構床位數3.4張;千人均醫生1.7人。
———生態環境優美宜居。生態市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經濟發展、人口布局和資源環境承載力更趨協調,基本建成生態效益型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達到“較宜居城市”標準。到2015年,城市(含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以上;城市(含縣城)污水處理率80%以上;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8.69萬畝;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單位GDP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完成省下達任務;森林蓄積量8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9.8%。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