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湄洲島為核心,整合媽祖城、南日島、平海灣等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聯動開發,形成以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為核心的濱海旅游區,打造濱海旅游品牌。以南少林為核心,進一步挖掘南少林武術文化內涵和廣化寺宗教文化等富有莆田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整合南少林、九華山、紫霄巖等景區,建成以南少林武術文化為品牌的集游覽、休閑、健身等多功能的休閑旅游基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九鯉湖為核心,整合開發建設大九鯉景區,進一步完善環山區旅游公路,把九鯉湖、菜溪巖、麥斜巖、仙水洋、九龍谷等連成一體,提升海峽西岸知名的以山水觀光為主的復合型生態旅游產品,打造生態旅游品牌。以閩中司令部遺址為核心,依托大洋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閩中司令部遺址、永興巖、壺公山、瑞云山省級森林公園、南日島烈士陵園,推進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的結合,打造紅色旅游品牌。以工藝美術城為核心,發揮“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全國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基地”、“木雕之城”、“銀飾之鄉”品牌效應,著力構建具有較高品位的工藝美術鑒賞交易中心,形成以工藝帶旅游、以旅游促工藝的良性互動的新型旅游產業鏈,打造工藝旅游品牌。
(三)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內著名旅行社在莆田設立分支機構,積極培育本地企業特別是四星級以上酒店開展旅游服務。做好區域內旅游景點的銜接,開辟莆田“一日游”精品線路。主動銜接武夷山、鼓浪嶼等省內著名旅游景區,加強與海峽西岸城市之間的旅游合作,把我市特色旅游資源納入到海西濱海旅游精品線路,利用特色旅游資源,優勢互補,建立合作協調機制,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內“無障礙”旅游區形成。建立莆臺旅游合作機制,開展“海上看烏丘”旅游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擴大與臺灣旅游行業組織和旅游企業的對接合作,拓展臺灣旅游市場,共推雙向旅游線路,培育“海峽旅游”品牌,爭取使莆田成為大陸和臺灣雙向旅游線路的重要中轉站。積極拓展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及海西周邊城市旅游市場,加大境外旅游市場的深度開發,突破旅游新客源。創新旅游營銷方式,整合旅游、宣傳、文化、新聞、廣電、出版等資源,發揮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和鐵路、交通等行業作用,按照市場規律,開展統一的旅游宣傳促銷,形成密切合作的旅游宣傳促銷機制,推動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產業發展優勢。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