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生態屏障建設
圍繞建設濱海宜居城市的目標,制定城市生態空間布局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積極實施“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工程,構建以北部山區塊狀生態林為主體、南部丘陵點狀風景區、自然保護區及沿海防護林為支撐的城市綠色生態屏障,恢復和提升莆田青山綠水風貌,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創造自然和諧的城市人居環境。
(一)推進北部綠色生態塊狀保護區建設。加強對大蜚山、瑞云山、夾漈草堂、九龍谷、尖山寨、天馬山等城市森林公園的保護;加強對鳳凰山、九鯉湖、麥斜巖、菜溪巖、仙水洋、九龍谷、永興巖、九華山-南少林-紫霄巖等生態休閑景區的保護;加強對木蘭溪源頭、老鷹尖等自然保護區的保護。依托臺灣農民創業園,全力構建北部山區生態塊狀保護示范區,加快建設速生豐產林、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珍貴樹種用材林、毛竹豐產林、名特優經濟林、種苗和花卉基地,大力發展油茶、生物質能源林等特色林業項目,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增強單位面積森林固碳能力,努力將北部山區打造成為湄洲灣港口城市的“后花園”,使之成為新鮮空氣生成區和清甜水源的發源地。
(二)推進南部綠色生態點狀保護區建設。進一步保護湄洲島、媽祖城、平海灣等區域的生態環境,規劃建設湄洲灣臨港產業園與媽祖城、平海灣片區等城市集聚區之間的大型生態隔離防護綠地,切實保護湄洲島、媽祖城和平海灣環境質量。重點建設和保護沿海地區一批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洪水調蓄、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功能保護區。加快湄洲島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 建設,積極推進九龍山、天龍寺、鷺峰寺、清泉寺、天云洞、滴水巖、天花寺、洋湖等各類風景名勝區和平海海灘巖、沙丘巖自然保護區、海岸線保護區、嵌頭黃金沙灘和朝陽山保護區及南日九華山、皇帝山、旗山、海堤保護區等區的保護,加強保護區內自然生態系統的培植和恢復,提高自然保護區的管護能力與建設水平。推進和完善湄洲灣北岸媽祖閣公園、湄洲島媽祖公園,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國家級秀嶼土海濕地公園保護區,使之成為閩中地區極具魅力的觀鳥、賞景休閑中心。推進自然保護區之間的生態廊道建設,推動自然保護區建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從“面積型”向“功能性”的轉變,基本建成類型多樣、功能完善的南部生態點狀自然保護區之間的線狀相連網絡。
(三)推進城市公共綠地建設。按照構建“環綠都市”的綠地景觀格局,建設覆蓋范圍廣泛、具有“荔林水鄉”特色的城市公共綠地系統,到2015年,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基本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要求。科學劃定壺公山、鳳凰山、天馬山、九華山、囊山近城山體和城市綠心及主要溪流河道的保護界線,規劃保護并擇機建設主城區生態綠心,利用自然資源稟賦,完善城市整體生態綠地系統,建設城市生態“綠楔”。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條件,保護和恢復莆陽二十四景區,發掘和開發仙游十二景觀,評選確定莆田新三十六景。因地制宜推進囊山、九華山、天馬山、鳳凰山、壺公山、大蜚山等近郊生態休閑公園和鳳凰山公園、木蘭溪濱江公園、綬溪公園、白塘湖公園、東巖山公園等市級綜合性公園建設,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大力實施沿海防護林、城鄉綠化一體化與綠色通道工程及紅樹林保護、飲水源綠色阻攔帶、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生態綠地與公園綠地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有機的綠地系統。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