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成就
1、“十一五”是莆田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的重要時期。初步統計,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6.98億元,比2005年的359.91億元翻一番以上,增長15.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十一五”時期,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2%,位居全省第二位,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年均增長15%以上、總量超過800億元的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9萬元,突破4000美元,于2009年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400美元的目標。財政總收入78.29億元,比2005年的29.46億元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長21.6%,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達到70億元,力爭80億元”的目標;五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1500億元,于2009年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千億目標,是“十一五”以前23年投資總和的2.2倍。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提升的快車道,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2、“十一五”是基礎設施跨越發展支撐能力日益增強的重要時期。向莆鐵路和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的相繼開工建設,福廈鐵路貨客運的陸續開通,徹底改變莆田沒有鐵路的歷史,標志著莆田進入“高鐵”時代。沈海高速莆田段擴建工程基本建成,莆永高速和沈海復線莆田段相繼開工,莆田與海峽西岸其他城市之間的交通更加順暢。莆秀高速公路、城港大道一期、荔港大道、 仙港大道和沁嶠路一期等疏港道路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湄洲灣北岸港口疏港條件明顯改善。秀嶼10萬噸級LNG專用碼頭、4萬噸級木材專用碼頭投入使用;東吳作業區東1#-6#和東1#、東2#多用途泊位、國投煤炭專用碼頭和羅嶼40萬噸級干散貨碼頭、秀嶼2-3#泊位相繼開工建設,湄洲灣北岸港口建設快速推進。秀嶼港區(含湄洲島對臺客運碼頭)被列為國家首批兩岸直接“三通”口岸,實現與臺中港雙向客運直航、基隆港貨運直航。
3、“十一五”是特色產業全面提升臨港產業實質性突破的重要時期。2010年,“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十大產業”中規模產值超百億的產業達到7個。其中,制鞋業產值于2008年突破200億元,提前兩年實現“十一五”目標,2010年產值突破300億元,達到319.16億元;食品加工業于2007年提前三年實現產值超百億元目標,2010年產值為185.45億元;機械制造業產值126.74億元;林產加工業產值119.75億元;電子信息業產值119.34億元;工藝美術業產值106.95億元;能源工業產值101.63億元。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66.21億元,總量穩居全省第五位。“十一五”期間,雪津啤酒國有股權成功轉讓,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眾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A股市場成功上市,實現我市企業在國內主板上市融資零的突破。福建LNG站線工程建成投產,極大提升湄洲灣北岸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地位和作用。仙游抽水蓄能電站和鞍鋼冷軋、粘膠纖維等重大臨港工業項目開工建設,標志著湄洲灣北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即將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