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
按照建設組團式山水園林城市的目標,集中各方力量,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推進形成與海西城市群相呼應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南平城市群,力爭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
1、加快南平中心城市建設。統籌南平中心城市與武夷新區發展,促進二者南北呼應、相輔相成、一體發展。進一步優化城市布局,發揮南平中心城市產業基礎較好、城市人口集聚、人才資源豐富等優勢,拉開城市框架,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功能品位,優化經濟結構,完善交通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做大做強、做精做美南平中心城市,使其在輻射帶動全市經濟跨越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加快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按照“上優、中調、下拓”的思路,致力于拉開城市框架,以路橋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加快中心城區向江南新區、西芹、大橫、來舟、王臺等片區拓展,統籌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城規劃、產業布局的銜接配套,加快城市化步伐。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控制建筑密度,降低開發強度,留足公共空間,改善和優化居民生活環境。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公共停車場和農貿市場等設施配套,推進城市凈化、綠化、美化、亮化,抓好景觀整治、立面再造、電線下地、道路改造、廣告清理、城市保潔、景區提升、公交優先等提升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城市管理部門聯動,提高管理效率,構建統一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創造宜居宜商宜業的良好環境,彰顯山水特色、文化底蘊和現代風貌。
2、提升縣域中心城市功能。根據閩北城市普遍依山伴水、沿江布局特點,不斷拓展延伸組團式山水園林城市內涵。以工業化為主導、農業產業化為基礎、城鎮化為支撐,著力提升縣域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新一輪縣域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并與重大基礎設施的對接、主體功能區的劃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以及耕地保護區的調整結合起來,為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提供科學的規劃指導。注重空間集中度、產業集中度和行業關聯度的研究,重視空間、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引導人口向城鎮集聚,打造人流、物流、資金流集聚的縣域中心,形成十個縣(市、區)多增長極共同發展的縣域體系。加快城鎮節點及其之間的聯系通道建設,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化、社會綜合服務網絡化和產業布局分工協調網絡化,提高對鄉村的輻射帶動能力。通過科學、高效的空間開發模式,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和培育更多自然空間,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人文品位和現代內涵的縣域城市。
邵武市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強市和閩贛周邊有影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人居福地、創業福地、生態福地,增強“福地邵武”對周邊區域輻射效應。
武夷山市要以發展海峽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為主題,大力發展旅游養生、體育文娛、商務會展、養老保健等現代生活服務業,構建茶葉產業中心,培育發展創意產業,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自然與文化旅游中心”。
建陽市要按照“北接西拓”的發展思路,拓展發展空間,高起點、高標準融入武夷新區,打造承接沿海發達地區優良產業轉移的產業基地和閩浙贛邊界區域性物流中心。
建甌市要全力推進“五大新興增長區”向縱深發展,建設全國筍竹產業發展先行區、海西綠色腹地商貿中心、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文化生態旅游城市。
順昌縣要堅持生態立縣,以工強縣,建設與中心城市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岸線特色山水縣城、特色農林產業化基地和重要旅游休閑養身基地。
浦城縣要發揮福建“北大門”優勢,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建設海西與長三角互動發展的前沿平臺和開放、發展、繁榮、和諧的新興城市。
光澤縣要圍繞“一中心五組團”的規劃布局,按照“西擴南進北延”的發展思路,拉開城市框架,加快推進特色經濟強縣、文明生態之鄉、優美宜居城市建設。
松溪縣要發揮生態和區位優勢,堅持走“生態立縣、特色立縣”之路,積極打造閩北對接長三角橋頭堡、綠色低碳先行縣、生態山水宜居城市。
政和縣要發揮縣城山環水抱的資源稟賦,以生態文明、休閑養生為主題,突出竹、茶、旅綠色產業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旅游休閑山城。
3、增強縣域城市承載能力。加強規劃分類和指導,立足各縣市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加強對縣域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分類指導。夯實縣域城市發展基礎,加快解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科技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突出問題,提升縣域基礎設施條件和社會服務設施網絡的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范圍。擴大縣城和中心集鎮規模,加強縣域重點開發區建設,合理布局建設產業發展基地,引導產業向縣域布局和轉移,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引導人口向城鎮集聚,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人文品位和現代內涵的縣域城市。強化縣域產業支撐,依托工業園區,加快推進縣域特色資源開發和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大對縣域支柱產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形成縣域主導產業。發展壯大主業突出、產業集聚、優勢凸顯的特色經濟,打造一批在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影響的縣域特色產業,為縣域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積極融入中心城市發展,做好與中心城市產業發展的協作配套,承接中心城市產業轉移。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機制,推進市、縣(區)聯合開展招商引資,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