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著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
以創新驅動發展轉型和結構調整,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為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1、加快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科技發展重點和全市主導產業技術創新,做好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統籌規劃和總體設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大中型企業在地方創新平臺中的骨干作用,培育以高校、大中型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為依托的工程(技術)中心,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主體的重點實驗室,以博士后工作站為突破口的高水平研究開發機構。進一步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布局,重點支持電子器件、生物技術、動漫軟件等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化“生產力促進中心體系建設”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內涵,進一步做強國家級和省級示范中心,加強市縣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聯盟和閩北生產力協作服務體系的建設,辦好閩北科技研究院,提升生產力促進中心核心服務能力。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建立科技創新聯盟,聯手建立研發機構、培養研發團隊、攻關科研項目。繼續推進研發基礎設施、科學儀器、文獻數據、自然種質等科技資源共享,打造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力爭到2015年,全市國家、省、市級研發機構達到50家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45家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3家以上,重點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6家以上,形成以企業為核心、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2、完善科技發展機制。發揮政府資金的放大和引導作用,建立各級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強化激勵機制,加強對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科研人員的支持,營造有助于推進自主創新的環境。健全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引導企業成為科研投入的主體。以創新型企業為核心,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載體,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依托,金融服務和風險投資為補充,促進政、銀、產、學、研緊密協作機制的形成。加快高校科技園建設。實施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和區域科技重大項目,掌握一批對重點產業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具有相對優勢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配套技術。制定和完善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財政稅收扶持政策,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推進金融支持技術創新,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建立健全科技自主創新獎勵制度。
3、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加強科研與經濟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科技創新對我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充分發揮“6·18”、“5·13”的創新平臺作用,持續提升影響力,不斷完善對接機制,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廣泛吸收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高新技術產權交易平臺,加快技術經紀發展,鼓勵技術經紀人成為科技成果推介、對接、轉化的重要力量。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技術轉移服務聯盟,使之成為常年成果對接平臺,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服務、人才支撐。注重發揮科技成果轉化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市本級三大組團和縣(市)產業園區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的重要載體。深入實施“星火計劃”,進一步完善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網絡,促進農村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加快農村先進適用技術的傳播和推廣。
4、加快構筑高速信息網絡。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三網融合”,實現電信網、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互聯互通。加快建設“無線城市”,提高無線寬帶網絡覆蓋率,實現3G網絡全覆蓋。完善電子政務基礎支撐體系,加快構建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實現基礎數據的整合與共享。全面推進基礎地理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基礎測繪服務和保障水平。繼續推進“金”字工程建設,在業務系統縱向貫通基礎上,實現橫向聯動。進一步完善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暢通政民互動渠道,提升政府門戶網站綜合服務能力。繼續強化信息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加快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 2011-04-26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七:綠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
- 2011-04-2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六:創新社會管理 促進社會和諧
- 2011-04-18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五:創新機制體制,激發跨越發展內在活力
- 2011-04-17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四:加快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共有精神家園
- 2011-04-13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三:
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 著力打造海西人才高地 - 2011-04-12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二:勾畫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藍圖
- 2011-04-10福建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一:厚實民生之本 提高幸福指數
- 2011-04-06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十:加強經濟合作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2011-04-05閩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九:先行先試 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臺
- 2011-03-31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八:龍頭飛舞,加快城鎮化進程